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古人眼中的"汾河晚渡"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3.17W

汾河,沿太原城區蜿蜒而行,汾河兩岸,美景無數。

古人眼中的"汾河晚渡"

古晉陽八景之一的“汾河晚渡”就在這條汾河玉帶上,這是汾河景區最爲經典的一幅畫面。

明代詩人張頤遊覽汾河,看到當時渡口繁榮的景象,即興作了一首《汾河晚渡》,將太原古城的絕美風景流傳下來,並且詩文膾炙人口。

山銜落日千林紫,渡口歸來簇如蟻,

中流軋軋櫓聲清,沙際紛紛雁行起。

遙憶橫流遊幸秋,當時意氣誰能儔。

樓船簫鼓今何在?紅蓼年年下白鷗。

張頤,字養正,佔籍太原右衛(今山西寧武、偏關一帶)。從詩中可以看出,他對古晉陽周邊的地理熟稔於心。明朝或者更早一些時候,太原城的市井文化已經很發達了,汾河兩岸的綠化帶好養眼,落日將林子染成紅紅的一片,汾河中的一條條船,穿梭不停,上岸的人多如蟻羣。汾水中迴響着一陣陣搖櫓擊水的聲音,而河面上的大雁成行飛翔。古人賞景,除了自然風光之外,更多注重的是意境,正因爲如此,張頤眼中的汾河晚渡,才那麼優雅、經典和純粹。他如此鍾情這個渡口,肯定賽過了汾河沿岸其他的風光。當年的人們來往於河東河西兩岸,幹什麼呢?買個針頭線腦、買個青菜海鮮,再或者是去找親戚遊玩什麼的,只要生活中有需求的,都得打這兒經過。就是時間很晚了,渡口也不能歇息,河面上波浪起伏,照樣人聲鼎沸。再遙想當年漢武帝劉徹率領羣臣乘坐着樓船行駛在汾河上,划動船槳揚起白色的波浪,士兵們一齊吹起簫來打起鼓,大氣磅礴的《秋風辭》便誕生了。那麼,現在到哪裏尋找樓船簫鼓呢?只看見兩岸開着紅花的蓼草和水面上飛翔的白鷗!

如今,“汾河晚渡”還是那麼優雅,富有詩意,所不同的是或許少了點當時的繁華。傍晚,憑欄眺望,高大的石坊臨河矗立,莊嚴凝重,這是仿古碼頭的標誌。夕陽西下,紅霞滿天,碧水清漣,飛鳥歸巢,這意境在現代發達的工業文明社會已經是難得了。我們只有珍惜、愛護我們的母親河,愛護我們的家園,“汾河晚渡”纔不會消失啊。

郭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