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砥礪奮進的五年】村裏有一批"博士後"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1.16W

【砥礪奮進的五年·駐村蹲點話脫貧】村裏有一批"博士後"

【砥礪奮進的五年】村裏有一批"博士後"

馬鈴薯地裏,一大羣村民跟在一個人身後,一邊走一邊討論。他走到哪兒,村民們就跟到哪兒。

他是誰?

“他可是上面派來的博士!別看我們才小學文化,天天跟在他後面,不都是‘博士後’啦!”

博士叫毛如志,是中國工程院派到雲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竹塘鄉掛職的副鄉長。2015年,中國工程院與瀾滄縣結對幫扶,朱有勇院士帶來一支由100多名教授、博士組成的專業團隊,雲山村蒿枝壩村民小組被確定爲科技扶貧示範點。兩年前,對口這裏的毛如志剛到村時,跟在後頭的可沒這麼多人,更多是村民懷疑的眼光。

蒿枝壩是“直過民族”拉祜族聚居區,原來大部分農戶都住茅草房、杈杈房裏,2012年,這裏被確定爲特困民族跨越發展生態移民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組織實施了道路硬化、安居房建設等項目建設。然而,雖說搬進了新居,科技團隊進駐前,大部分村民仍生活在絕對貧困線下。

“房子是新蓋的、路是新修的,但村民的觀念還是舊的。”朱有勇院士一語道破。由於長期閉塞,全村人均受教育年限不足6年,2012年人均純收入只有1200多元。

“這裏並不是資源貧困,而是典型的素質貧困。越是這樣,科技扶貧越能起大作用。”朱有勇和團隊成員深入田間地頭,快速開出“脫貧藥方”——種冬季馬鈴薯。

開始並不順。雖然種植條件非常好,但甭說冬季馬鈴薯,就連普通土豆,當地人都沒種過。那能行?村民們都嘀咕。

蒿枝壩10多名村組幹部一咬牙,每人貸款1.2萬元入股,依託專業合作社從村民手中租來100畝土地種冬季馬鈴薯。“有機會還是要試一試,畢竟這些人是大專家麼!”說起當初,蒿枝壩村民小組長劉扎丕坦言,他表面信心十足,其實內心也沒底。

去年11月,冬季馬鈴薯的種子落進了蒿枝壩的地裏。今年春天,密密麻麻的馬鈴薯排隊“破土”。一算賬,村民們兩眼放光:平均畝產3.3噸,最高畝產4.7噸,總產值達90萬元。“在我們這兒,冬季農業能夠實現畝產9000元以上,這哪有的事啊!”劉扎丕開心地說。

豐產的消息幾天就傳遍了附近的村寨。如今,除了冬季馬鈴薯,蒿枝壩還先後建起冬早蔬菜、林下三七、早熟葡萄種植和禽畜養殖等科技示範基地。“我們還要開辦多樣化的短期培訓班,讓每一個基地成爲農業技術的活教材。”毛如志說。

“眼見爲實,羣衆就看實效。”朱有勇感慨,“扶貧先得扶智,村民們不是不想幹,關鍵要扶到實處,教會他們怎麼幹!”(記者 李茂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