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追求新知|大道不器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5.96K

大道不器 追求新知

《御窯千年》 閻崇年 著 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

大道不器 追求新知 第2張

明宣德寶石紅釉僧帽壺

【編書者說】

瓷器對於每一箇中國人而言都不陌生,但大部分人可能並不瞭解它的歷史。不可否認的是,瓷器是中國人的偉大發明,瓷器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想了解中國的歷史與文化,瓷器歷史是繞不過去的,這就是我編輯閻崇年《御窯千年》的最初感受。伴隨編輯的深入,我產生了更多的思考與感悟,這就是編輯的樂趣所在。

《御窯千年》是一部簡明的瓷器文化史,它同其他有關闡述瓷器歷史的著作有明顯的區別。一般意義上的陶瓷史或者瓷器史,主要探討瓷器本身的產生和發展,關注燒造瓷器的原料和工藝,重點是“物”——瓷器。但據不完全統計,《御窯千年》中共涉及約400位人物,“人”成了本書關注的重點。原因在於,作爲歷史學家的閻崇年更關注人在瓷器發展史上的作用。書中所涉及的衆多人物,都直接或間接地與瓷器文化的發展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這些人中包括主導瓷器生產、制定窯業政策、監督御窯發展的皇帝、官員、宦官,還包括爲提高燒造瓷器工藝水平、提升瓷器藝術品位的工匠、文人、畫師。有了對相關人物的研究,講述他們的故事,御窯瓷器的歷史生動鮮活起來了。閻先生秉筆直書,鞭笞專制皇權下的醜惡與貪婪,歌頌美好的價值觀念與偉大的工匠精神。

閻先生始終用歷史的眼光,審視御窯瓷器的千年發展。代表瓷器最高水平的御窯瓷器,其發展歷史更具有典型性與說服力。通過爬梳史料和觀賞傳世的歷代名瓷,閻先生總結出一條中國瓷器發展的重要啓示,那就是“御窯千年”的歷史文化,在精美瓷器的背後,隱藏着的精華是“新”,即思想創新、管理創新、技藝創新、產品創新。宋代的青白釉,“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元代的青花瓷和釉裏紅,一改單一顏色瓷器的局面,而開創彩色瓷器的新境界;明代的鬥彩、五彩,爭奇鬥豔,色彩繽紛;清代的琺琅彩、粉彩,各種色彩、繪畫,都可以縱情而靈動地展現在瓷器上。創新,既是中國瓷器文化發展的動力,又是中國瓷器文化綿延的生命力!在《御窯千年》一書中,閻先生講述的一條明線是歷朝歷代的御窯瓷器燒造的興衰,還有一條貫穿始終的暗線就是皇帝、官員、工匠頭腦中及瓷器身上體現出的創新思維。這是一條有關中國歷史上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性總結,是我編輯《御窯千年》的一大收穫。

閻崇年是著名的歷史學家,尤以研究明清史見長。很多人看到《御窯千年》後,都會詫異閻先生爲何“跨界”研究瓷器。在閱讀的過程中,大家就會逐漸消除疑惑。歷史不是一條線,而是一個具有多面向的體,包羅萬象。閻先生受過嚴格的歷史學學術訓練,用史料研究歷史早已駕輕就熟,爐火純青。難能可貴的是,閻先生近年在研究明清宮廷文化的過程中發現,除了文獻史料之外,器物也富含大量歷史信息,需要下功夫研究。而精美絕倫、器型各異的宮廷瓷器,便逐漸走進了閻先生的視野。他對御窯和瓷器,其實早有留意,但把精力集中投入其間,是在2012年。五年之後,他撰述並出版了《御窯千年》。五年的時間,閻先生幾乎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御窯和瓷器上,他讀“萬卷書”,一邊學習瓷器的相關知識,一邊思考瓷器背後的歷史大勢;他又行“萬里路”,走進御窯和瓷器的歷史現場,此後將它們帶到讀者和觀衆面前。書中多處文字透露出閻先生取得收穫的喜悅。比如,他系統梳理了有關“元青花”提法的學術史;準確糾正了清代“郎窯”瓷器中的“郎”所指的不是郎廷佐,而是郎廷極;細緻考辨出清代督陶名臣唐英爲八旗滿洲包衣而非漢軍身份;強調指出“瓷器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等等。

閻崇年以耄耋之年進入新的研究領域,一方面在於他諳熟歷史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另一方面在於他本人探索新知識的好奇與渴望。更爲重要的是,閻先生深知歷史學家的責任,向廣大讀者講好中國故事,將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御窯千年的歷史,在閻先生筆下重新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作者:張龍 系三聯書店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