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美國"90後"華人建築師變廢爲寶記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2.61W

美國"90後"華人建築師變廢爲寶記

圖爲王寧(右)、謝瀕昕(中)和張博文在畫廊展廳內。

設計能爲普通人的生活帶來多大改變?近日,一場名爲“攝影機、聲音和陽光”的建築設計展在美國紐約舉行,3名“90後”華人建築師從不同角度審視紐約居民住宅存在的問題,“變廢爲寶”,爲老舊建築中的人們設計嶄新生活。

攝影機、聲音和陽光

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一座新興藝術社區,一間50平方米的畫廊牆上,掛滿了一幅幅精心繪製的設計圖,其中呈現的是王寧、謝瀕昕和張博文這3名“90後”華人建築設計師對於他們所生活的這座城市的觀察與思考。

“攝影機、聲音和陽光”,是這次展覽的主題,也是他們各自設計的聚焦點。

“我做了一些小型裝置,喚起觀衆對於紐約城市中不同聲音的回憶。”王寧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系,目前正在紐約一家建築事務所工作。這次,他希望藉助一些建築設計的手段,將經常圍繞在一些保障性住房邊的各種噪音合理利用,使之成爲有利於普通人生活、工作的和諧背景音。

在紐約,還有一些低收入人羣聚集的集合式住宅常常佈滿監控攝像頭,意在保障安全,卻反而會讓人因此感到壓抑。謝瀕昕的設計就和減弱這種攝像頭帶來的恐懼感有關。

張博文則將紐約的屋頂空間設計成一座多維的城市綠地公園,讓普通民衆即便生活在房價不斷上漲的大都市,仍能享受充滿陽光的優質公共空間。

願設計改變生活

“我們的設計都和紐約普通居民的生活狀態息息相關,希望通過設計,能爲解決他們生活環境現存的問題帶來一些啓發。”張博文說,這是他們舉辦此次展覽的初心。

有趣的是,這次設計展的內容,與這3名建築師的日常工作並不相關,甚至背道而馳。

“平時,我做的多是紐約高級住宅的開發項目。”王寧直言,這些項目有時恰恰正是破壞普通民衆生活空間的對立面。

而正是這種衝突,促使3個年輕人更深地思考,建築師的職責究竟是什麼

在謝瀕昕看來,觀察、調研並且努力改變普通人的生活狀態,是建築師的重要職責。她還記得,在哥大建築系讀書時,因爲一次課程作業,她有機會走進紐約一個集合式住宅區,那裏密密麻麻的攝像頭帶給她和同伴的不適感至今難忘。而建築師的專業視角告訴她,這一切並非不能改變。

“有時,可能只是讓開發商損失很小一部分利益,就能讓普通民衆受益很多。”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的張博文,如今在著名的貝氏建築事務所工作。跳脫出商業化的桎梏,他希望能在工作之餘,通過舉辦這次“不務正業”的展覽,讓更多人意識到,建築應該和普通人的生活真正聯繫在一起。

源自中國的啓發

中西融匯的背景,讓3名年輕建築師的設計在關照紐約本土環境的同時,也自然地融入了獨特的中國印記。

比如,“變廢爲寶”的思路就有來自中國的啓發。

“我發現,不論是上海的弄堂,還是北京的衚衕,國內許多古建改造的成功案例都是利用已有元素,再做一些適當的添加,從而實現某種效果。”張博文說,這給了他很大的靈感。在這次做設計時,他和兩個同伴就特別注重“原物利用”,而非簡單地推倒重建。

謝瀕昕則注意到,最近一兩年,中國不少封閉式小區打開圍牆,一座座“孤島”變成更爲包容的開放式小區。“在曼哈頓,也有這樣封閉老化的保障性住房。”她相信,中美之間的經驗互鑑將是一次有意思、有價值的討論。

對於這三名年輕的建築師來說,這次展覽只是一個起點。未來,他們希望邀請更多中美兩國的建築設計師一起,定期舉行更大規模的展覽和沙龍,碰撞創意的火花,讓設計爲普通人帶來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