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熱點

張猛迎戰德國大師|17屆上影節入圍名單

欄目: 熱點 / 發佈於: / 人氣:7K

今年,上海電影節共收到報名參賽影片1099部,報名參展影片1808部,又一次刷新歷史記錄。金爵獎評委會主席鞏俐將與英國導演、編劇莎莉·波特、丹麥導演羅勒·莎菲、伊朗演員佩曼·莫阿迪、韓國導演林常樹、中國導演劉傑和日本導演巖井俊二六位評委一起,組成金爵獎國際評委陣容。

本屆金爵獎參賽影片中,共有11部來自11個國家的影片參賽。從入圍作品的競爭力來說,比以往高出不少,可以看到德國電影大師沃爾克·施隆多夫的最新作品《外交祕聞》;美國導演約翰·卡尼執導、凱拉·奈特莉主演的《再次出發》;日本導演周防正行的《窈窕舞妓》。

施隆多夫早年將格拉斯的同名小說《鐵皮鼓》搬上銀幕,接連斬獲聯邦德國電影最高獎“金碗獎”與同年戛納國際電影節的金棕櫚獎,1980年又獲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他參與的影片多次獲得聯邦德國的影片獎與編劇獎,被譽爲德國新電影運動四傑之一。如今施隆多夫攜新作《外交祕聞》衝金爵獎,無疑是獲獎大熱門。

17屆上影節入圍名單 張猛迎戰德國大師

去年的華語片有《神奇》、《激戰》等多片入圍,最終《激戰》單片包攬帝后,場面不可謂不風光。不過今年的華語片戰況則危機重重,中國電影只有張猛執導的《勝利》唯一一部入圍,數量上已不具先天優勢,還要面對施隆多夫、周防正行等大師的絞殺,要想再出風頭恐怕不易。不過,張猛也算是上海電影節的老朋友,他的成名作《鋼的琴》就是2009年電影節“中國電影項目創投”的“最具創意項目”,不知對自己一手培養的嫡系,會不會多給些人情分呢?可真不好說。

吳宇森成龍等400位明星助陣開幕

展映方面,今年將在去年26家的基礎上,把參與展映的影院擴大到35家,展映場次增加至近900場。而參展影片中,既有《藍色茉莉》、《達拉斯買傢俱樂部》等奧斯卡熱門影片,也有《羅馬環城高速》《如父如子》等戛納、柏林、威尼斯電影節入圍作品,它們在世界各大電影節風光巡遊後,上海影迷也終於能一睹風采。備受影迷喜愛的“向大師致敬”單元今年將帶來羅西里尼、阿倫·雷乃、馬龍·白蘭度等大師回顧,體現了電影節不同於好萊塢製片體系的多元觀影氛圍。

17屆上影節入圍名單 張猛迎戰德國大師 第2張

上海電影節還將舉辦紅毯粉絲招募、市民影評大賽、影像藝術夜、露天電影放映、社區電影節、影迷見面會六大活動。今年起,上海電影節將進一步通過手機電影節、國際學生短片大獎、青年電影計劃、亞洲新人獎、金爵獎的階梯式平臺,完善對亞洲電影新生力量的扶持和孵化。

今年的開幕式紅毯將於6月14日舉辦,屆時將由400位中外電影明星出席,包括:《繡春刀》《一生一世》《鍾馗伏魔》《狼圖騰》等劇組,吳宇森、姜文、成龍、陳坤(微博)(微信號:Chenkun_Chenkun)、謝霆鋒、李冰冰(微博)(微信號:libingbinglove)、高圓圓、劉詩詩等明星將登上紅毯,而組委會還賣了個關子說,屆時還會有神祕的國際巨星踏上紅毯。

電視節、電影節兩大市場首合併

17屆上影節入圍名單 張猛迎戰德國大師 第3張

有個特別的現象,隨着電視和電影兩大產業日益緊密,今年電視節、電影節的兩大市場將順應產業發展趨勢,正式“聯姻”,將同期同地在上海展覽中心合併舉行,形成“國際影視市場”。爲國內外展商搭建一個更大、更優質的平臺。

“國際影視市場”下設“電影交易市場”和“電影項目市場”。今年,“電影交易市場”展臺已全部售罄。除了萬達等傳統電影公司將繼續設展外,東方夢工廠也將帶來144平方米的“馴龍高手”主題展臺。作爲迄今爲止最大的中外合作文化交流投資項目之一,這也是東方夢工廠第一次在國際影視市場的首次正式亮相。

“電影項目市場”本屆共收到來自24個國家地區的253個項目申報,經過來自中影、英皇、西河星匯等資深製片人的篩選打分後,共有28個類型豐富的優秀項目入圍。值得一提的是,爲了繼續助推華語電影,順應產業發展趨勢,孵化本土力量,“電影項目市場”之“中國電影項目創投” 今年正式更名爲“青年電影計劃”(New Talent Project)。

巖井俊二、關錦鵬(微博)將論壇舌戰

向來以前瞻性著稱的電影節論壇今年將聚焦 “新媒體發展對電影業的挑戰和變革”,深入探討新媒體影視發展趨勢。

17屆上影節入圍名單 張猛迎戰德國大師 第4張

此外,共計12場的電影節論壇,今年的話題還將覆蓋產業鏈上下游的多個領域。其中包括討論電影投融資的“電影全球投融資策略談”,探討中外影視企業深度合作的“製片新模式和新機遇”,有關中國電影走出去的“中國電影多樣化銷售”等。

論壇還將一如既往聚焦新人和青年創作者的生存環境。其中,亞洲資深導演關錦鵬、巖井俊二、姜帝圭,將攜金馬獎最佳影片《爸媽不在家》導演陳哲藝、金像獎大熱作品《狂舞派》幕後推手等青年電影力量,就亞洲、華語新生力量的“扶植系統”分享自己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