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生活小竅門 > 中藥

烏梢蛇的功效與作用和營養價值

欄目: 中藥 / 發佈於: / 人氣:4.39K
烏梢蛇的功效與作用和營養價值
【簡介】
  烏梢蛇(Zoacys dhumnades) ,俗稱烏蛇、烏風蛇。遊蛇科,體形較大的無毒蛇,體全長可達2.5m以上。身體背部褐色或棕褐色,背部正中有一條黃色的縱紋,體側各有兩條黑色縱紋,至體後部消失(有的個體是通身墨綠色的,有的前半身看上去是黃色,後半身是黑色)。棲息於海拔1600m以下的中低山地帶,常在農田(高舉頭部警視四周)或沿着水田內側的田埂下爬行、菜地、河溝附近,有時也在山道邊上的草叢旁曬太陽、在村落中發現(山區房屋邊的竹林)。行動迅速,反應敏捷,善於逃跑。性溫順,不咬人(和很多蛇類一樣,只有在逼急活被你捉到時過度驚嚇時不得已咬人)。以蛙類(主食)、蜥蜴、魚類、鼠類等爲食(狹食性蛇類)。7-8月間產卵,每產7-14枚。在我國分佈較廣福建等;在雲南僅在滇東北和滇東地區有分佈。目前野外生存數量大減(棲息地破壞、大量捕殺),應予保護。
  屬於蛇目 遊蛇科
  根據統計,烏梢蛇母蛇在公母比例中佔51%,受精卵佔產卵數的91.4%,自然孵化率64.6%,自然成活率30%。
  【英文名】 ZAOCYS
  【別名】烏蛇、烏花蛇、劍脊蛇、黑風蛇、黃風蛇、劍脊烏梢蛇 、南蛇
  【來源】本品爲遊蛇科動物烏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 的乾燥體。多於夏、秋二季捕捉,剖開蛇腹或先剝去蛇皮留頭尾,除去內臟,盤成圓盤狀,乾燥。
  【製法】
  烏梢蛇肉:去頭及鱗片後,用黃酒悶透,除去皮骨,乾燥。
  酒(炙)烏梢蛇:取淨烏梢蛇段,照酒炙法(附錄Ⅱ D)炒幹。每100kg烏梢蛇 ,用黃酒20kg。
  【性狀】本品呈圓盤狀,盤徑約16cm。表面黑褐色或綠黑色,密被菱形鱗片;背鱗行數成雙,背中央2~4行鱗片強烈起棱,形成兩條縱貫全體的黑線。頭盤在中間,扁圓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澤。上脣鱗8枚,第4、5枚入眶,頰鱗1枚,眼前下鱗1 枚,較小,眼後鱗2 枚。脊部高聳成屋脊狀。腹部剖開邊緣向內捲曲,脊肌肉厚,黃白色或淡棕色,可見排列整齊的肋骨。尾部漸細而長。尾下鱗雙行。剝皮者僅留頭尾之皮鱗,中段較光滑。氣腥,味淡。
  【性味歸經】甘,平。歸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通絡,止痙。用於風溼頑痹,麻木拘攣,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破傷風,麻風疥癬,瘰癧惡瘡。
  【用法用量】 9 ~12g 。或者研粉吞服1錢,入煎劑用3錢。也可泡酒。
  【貯藏】置乾燥處,防黴,防蛀。
  【備註】(1)功效與白花蛇相近而藥力較弱。
  【摘錄】《中國藥典》
[編輯本段]食療價值
  遊蛇科動物烏梢蛇的肉。又稱烏蛇、黑花蛇、烏風蛇、劍脊蛇、三棱子。主要分佈於我國長江以南各省。獲得後,除去皮、頭和內臟,洗淨備用;或去頭和內臟,用黃酒悶透後,取出,除去皮、骨、曬乾用。
  [性能]味甘、鹹,性平。能祛風除溼,通經絡,定驚,解毒。
  [參考]含蛋白質、脂肪等成分。
  [用途]用於風溼頑痹,肌膚不仁;麻風病,皮膚生癩,眉脫落;瘡疹疥癬;破傷風。
  [用法]煎湯,浸酒,研末,入菜餚。
  [附方]
  1,烏蛇酒:烏梢蛇適量,白酒適量,以能淹過蛇體爲度,浸泡10~15日。每日服10ml,一日2次。
  據《朝野僉》載:“商州有人患大麻風,家人惡之。山中爲起茅屋,有烏蛇墮酒器中,病人不知,飲酒漸瘥。罌底見有蛇骨,始知其由。”今以烏蛇製成蛇酒服,防治麻風病,取其祛風溼,通經絡,解毒;酒還可起到行血脈、行藥勢的作用。本方也可用來治療風溼痹痛。
  2,三蛇酒:烏梢蛇、眼鏡蛇、蝮蛇各等分。白酒適量,浸泡10~15日。每次服25~50ml,每日2次。
  眼鏡蛇、蝮蛇均爲有毒蛇,祛風溼、通經絡作用較強,烏梢蛇與二者同用,其效尤佳。用於風溼痹痛或類風溼關節炎、類風溼性脊柱炎等。
  3,烏蛇湯:烏梢蛇1條,切片煮湯。加豬脂、鹽、姜少許調味,飲湯吃肉。
  烏梢蛇有祛風除溼和解毒作用,對於蕁麻疹、溼疹膿瘡也有一定預防或治療效果。本方和以煮作湯羹,尤宜於食用。
  4,定命散:烏梢蛇、白花蛇各60g,蜈蚣2條。共研爲細末,每次服10g,溫酒調服。
  源於《聖濟總錄》。白花蛇和蜈蚣均有較強的祛風定驚、攻毒的作用,烏梢蛇與二者同用可協同奏效。溫酒調服,可增強辛散祛風的力量。用於破傷風,風毒內浸,項強直,身體強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