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生活小竅門 > 中藥

鹿藿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用價值

欄目: 中藥 / 發佈於: / 人氣:2.49W
鹿藿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用價值
出自《神農本草經》。
1.《唐本草》:鹿藿,所在有之,苗似豌豆,有蔓而長大,人取以爲菜,亦微有豆氣,故爲鹿豆也。
2.《綱目》:鹿豆即野綠豆,多生麥地田野中,苗葉似綠豆而小,引蔓生,生熟皆可食。三月開淡粉紫花,結小莢,其子大如椒子,黑色,可煮食,或磨面作餅蒸食。

【拼音名】Lù Huò

【英文名】Herb of Twining Rhynchosia

【別名】蔨、鹿豆、荳豆、野綠豆、野黃豆、老鼠眼、老鼠豆、野毛豆、門瘦、酒壺藤、烏眼睛豆、大葉野綠豆、鬼豆根、藤黃豆、烏睛珠、光眼鈴鈴藤、山黑豆、鬼眼睛、一條根。

【來源】
藥材基源:爲豆科植物鹿藿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
採收和儲藏:5-6月採收,鮮用或曬乾,貯乾燥處。

【原形態】
鹿藿 多年生纏繞草本。各部密被淡黃色柔毛。莖蔓長。3出複葉,頂生小葉近於圓形,長2.5-6cm,寬2.5-5.5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側生小葉斜闊卵形,或斜闊橢圓形,長2-6cm,寬1.5-2.5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葉片紙質,上面疏被短柔毛,背面密被長柔毛和橘黃色透明腺點;托葉線狀披針形,不脫落。
總狀花序腋生,花10餘朵;長約7mm;花萼鍾狀,5裂;花冠黃色,龍骨瓣有長喙;雄蕊10,二體,花葯1室;子房上位,胚珠2,花柱長,基部彎曲,被毛,柱頭頭狀。莢果短,長圓形,紅紫色,長約1.5cm,闊約9mm;種子1-2粒,黑色,有光澤。花期5-9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400-1200m的山坡雜草中或附攀樹上。
資源分佈: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性味】味苦;酸;性平

【歸經】胃;脾;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溼;活血;解毒。主風溼痹痛;頭痛;牙痛;腰脊疼痛;瘀血腹痛;產褥熱;瘰癧;癰腫瘡毒;跌打損傷;燙火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30g。外用:適量,搗敷。

【附方】①治慣發性頭痛:鮮鹿藿七錢,水煎服。②治婦女產褥熱:鹿藿莖葉三至五錢,水煎服。③治疾病:鹿藿五錢,豆腐適量,加水同煮服。④治流注,癰腫:鮮鹿藿葉適量。搗爛,酌加燒酒搗勻。外敷。(選方出江西《草藥手冊》)

【各家論述】
1.《本草經疏》:鹿藿,解毒涼血之藥也。故主腸癰瘰癧瘍氣。女人以血爲主,血虛有熱,則腰腹痛不樂,得苦涼之氣,則熱退而血得所養,故主女人腰腹痛不樂也。
2.《本經》:主女子腰腹痛不樂,腸癰,瘰癧,瘍氣。
3. 江西《草藥手冊》:祛痰,解毒,殺蟲,祛風溼,和血氣。治腸癰,瘰癧,頭痛,眼痛,腹痛。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