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影視 > 劇情介紹

《太平公主祕史》主要人物角色介紹|《太平公主祕史》演員表

欄目: 劇情介紹 / 發佈於: / 人氣:2.86W

湖南衛視《太平公主祕史》演員表 湖南衛視《太平公主祕史》主要人物角色介紹

《太平公主祕史》演員表 《太平公主祕史》主要人物角色介紹

太平公主——林妙可/鄭爽/賈靜雯 飾

太平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一輩子受盡父母兄長的寵愛,權傾一時,因此被稱爲“幾乎擁有天下的公主”。16歲時,下嫁唐高宗的嫡親外甥,城陽公主的二兒子薛紹。婚禮在長安附近的萬年縣館舉行,場面非常豪華,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樹木,爲了讓寬大的婚車通過,甚至不得不拆除了縣館的圍牆。武則天對她非常寵愛,認爲薛紹的嫂嫂蕭氏和成氏出身不夠高貴,薛紹的兄長薛顗也曾因太平公主來頭太大而怕惹來禍事。 688年,因爲薛家參與謀反,牽連到駙馬薛紹,但薛紹本人並沒有參加這次謀反,是武則天覺得太平公主嫁錯郎了,於是下令將薛顗處死,於是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結束了。當時太平公主最小的兒子纔剛滿月。事後,武則天爲了安慰她,打破唐公主食封不過三百五十戶的慣例,將她的封戶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戶。不久,武則天曾打算將寡居的太平公主嫁給武承嗣,因武承嗣生病作罷,690年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這次婚姻被認爲是武則天爲了保護太平公主而採取的手段,武則天在太平公主第二次結婚的兩個月後正式登基,太平公主因爲成爲了武家的兒媳而避免了危險。

林妙可、鄭爽、賈靜雯飾演的太平公主歷史上的太平公主有異同,更多的是展現了太平公主的忍讓和溫順。少女時期,由於出生帝皇家,備受兄長和父母的疼愛,錦衣玉食,生活安逸,造就了她溫順善良的品行;少女時期知書達理,亭亭玉立,戀上了出身寒門的薛紹,武則天爲了讓女兒快樂,重用薛紹,兩人門當戶對後,16歲時與之成婚。不料天有不測之風雲,薛紹死於政變,太平公主感到無比孤獨;步入中年後,再一次塞外和親中意外遇上胞姐安定公主,被其“狸貓換太子”,因此流落塞外,過着平凡的生活,憑弔着薛紹的離去。

王皇后——藍燕 飾

皇后出身於幷州(今山西太原)的名門望族。祖父曾是三品高官,父親也官至刺史,爲四品大員。 他從小就賢淑聰慧,一表人才。唐太宗的姑母同安公主下嫁到王家,見王家的這位姑娘長得漂亮聰慧,便向侄兒推薦。唐太宗聽從姑母的建議,爲兒子李治定下了這門婚事。李治作太子時,王氏爲太子妃。夫妻間感情很好,可是王氏一直未能生兒育女,這使李治心中不安,頗爲遺憾。因此,李治對王氏的感情日漸疏遠,愛上了蕭良娣。李治當上了皇帝,在隆重的登基大典之後,按慣例把元妃王氏立爲皇后。王皇后雖然位居六宮之首,母儀天下,但從丈夫那裏得到的愛仍然少得可憐。蕭良娣也官升一級,被封爲淑妃,唐高宗仍然專情於她。這使王皇后十分苦惱又十分嫉妒,她在心中時時想着削奪丈夫對蕭淑妃的專情。不久,機會終於來了。

永徽元年(650)五月二十六日,是唐太宗去世的週年忌日。王皇后隨丈夫及宮妃、文武大臣來到感業寺,爲死去的公公祭酒祚福。公公生前的嬪御自然也在隊伍之中。儀式之後,王皇后看到一位俏麗的少婦走到丈夫的面前,娓言傾訴着離別之情,淚珠奪眶而出,抽泣之聲令睹者爲之動容,更激起唐高宗的無限憐愛之情,使他悽然淚下。望着這舊情濃烈的場面,一個計謀在王皇后心中油然而生。 這個令唐高宗動情的少婦便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武則天。她是幷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東)人。父親武士彠早年做木材生意致富,結識了當時擔任太原留守的李淵。李淵起兵反隋時,任命他爲行軍府司鎧將軍,隨軍到了長安。李淵稱帝以後,他作爲開國功臣之一,被任命爲工部尚書,官居三品,爵封三等。當時的社會很重視門閥,由於武士彠是商人出身,所以雖然是三品高官,卻仍然爲上流社會所歧視。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倒是名門出身,其父楊達是隋朝宗室,曾經做過宰相。武士彠與楊氏的結合,還是李淵親自保的媒。由於這一特殊的原因,武則天從小就得以在上流社會中混跡。但由於當時一個人的門閥高低,是以父族的出身爲依據的。因此她又常常被人鄙視。這就養成了她的獨特的性格。她嚮往至高無上的權力,她要改變自己的家族地位。

武則天——李湘/劉雨欣 飾

武則天在12歲時父親去世,她和母親受到族兄的虐待。貞觀十一年,14歲的武則天入宮成爲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最初非常寵愛她,賜名“武媚”,但不久便將她冷落一邊。武則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終沒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間,武則天和唐太宗的兒子後來的高宗李治建立了感情。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死後,武則天和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入感業寺爲尼,但是她與新皇帝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斷絲連。唐高宗即位後,他的妃子蕭淑妃專寵,永徽二年,皇后復召武則天入宮,企圖“以毒攻毒”,這年武則天26歲。武則天回宮後的確迅速打敗蕭淑妃,獲得高宗的寵愛,第二年便升爲昭儀(二品),原文來自挖掘網,後還生下了她的第一個兒子李弘。後來,武則天不滿昭儀之位。開始動起了當皇后的念頭。王皇后和蕭淑妃結成一派,和武則天周旋於後宮。後來設計殺死皇后。 武則天工於心計,心狠手辣,兼涉文史。33歲才產下長女,當時唐高宗的權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長孫無忌爲首的很多大臣反對唐高宗廢王立武,武則天前進的道路也因此充滿艱辛。唐高宗這時已經企圖借“廢王立武”重振皇權,打擊元老大臣勢力。於是,武則天開始成爲高宗政治上的“戰友”。他們重賞首個明確支持“廢王立武”的五品官員李義府,很多中層官員看到支持“廢王立武”有利可圖便轉而支持立武則天爲後,形成了“擁武派”, 打破了原來鐵板一塊的局面,後來功臣元老中的李勣說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打動了高宗的心。使高宗和武則天在廢立皇后的問題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轉過來了,可以說是峯迴路轉,柳暗花明。於是在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爲皇后,武則天隨後殘忍地虐殺了王皇后和蕭淑妃;讓自己的兒子李弘做了太子;爲高宗出謀劃策,採用先易後難的策略,先後罷黜了褚遂良、韓瑗、來濟,最後除掉了長孫無忌,至此高宗基本實現了君主集權。“廢王立武”事件沉重打擊了關隴貴族集團,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皇權不振的情況被改變,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武則天之所以能夠垂簾聽政,在於高宗體弱,由於信任武則天,逐步將處理軍政的權利交給武則天打理,這也爲武則天順利殺害大唐重臣和奪取中央實權埋下伏筆。最終在皇帝病重的時候,代替高宗使王權,行王事,成爲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顯慶五年十月(660年),唐高宗風疾發作。讓武則天處理朝政。

然而也讓武則天和唐高宗出現了裂痕。也導致了武則天差一點被廢。麟德元年(664年),唐高宗讓宰相上官儀起草了廢掉武則天的詔書。墨跡未乾時,武則天從天而降。軟硬兼施,廢掉皇后的事只好以失敗告終。於是,武則天向唐高宗建議讓她和高宗一塊上朝,臨朝聽政。合稱二聖,使她的政治經驗和影響力進一步增長了。但武則天還不滿足,她要與高宗封禪泰山。由於高宗年間國力昌盛,武則天積極竄掇高宗封禪泰山。祭祀昊天上帝時先皇配享,祭祀皇地祇時太后配享。封禪的時候先有皇地初獻,公卿當亞獻。但封禪畢竟沒有皇后的事,於是她又說,封禪爲祭地之儀,由太后配享,彰顯后土之德。讓公卿當亞獻非常不妥,因爲男女有別。不能讓外臣來祭祀。所以要讓她自己充當亞獻,好孝敬孝敬自己的婆婆,高宗果然答應。後來在麟德三年正月初一這天,她與高宗一塊封禪泰山,充當亞獻。而且還給百官賜爵加階。使百官對她感恩戴德。

李隆基——張翰 飾

李隆基出生的時候正是武則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時候,所以他小時候就經歷了錯綜複雜的宮廷變故,這也許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堅定的性格。他小時候就很有大志,在宮裏自詡爲"阿瞞",雖然不被掌權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見。在他七歲那年,一次在朝堂舉行祭祀儀式,當時的金吾大將軍(掌管京城守衛的將軍)武懿宗大聲訓斥侍從護衛,李隆基馬上怒目而視,喝道:"這裏是我李家的朝堂,幹你何事?!竟敢如此訓斥我家騎士護衛!"弄得武懿宗看着這個小孩兒目瞪口呆。武則天得知後,不但沒有責怪李隆基,反而對這個年小志高的小孫子備加喜歡。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爲臨淄郡王。

在奶奶武則天死後,中宗懦弱無能,結果朝政大權落到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之手,原來發動政變恢復唐朝的功臣、宰相張柬之也被他們貶官驅逐,太子李重俊被殺。韋皇后效仿原來武則天的做法,讓自己的兄長韋溫掌握大權,對於女兒安樂公主的違法賣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縱容。在公元710年, 中宗終於死於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之手,被她們合謀毒殺。然後,韋皇后便想學習婆婆武則天,做第二個女皇。沒有等韋皇后動手,一直靜觀時變的李隆基(唐玄宗)和姑姑太平公主便搶先發動了兵變,率領御林軍萬餘人攻佔了皇宮,把韋皇后一派全部消滅,史稱“唐隆政變”。然後,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也因功被立爲太子。但父親李旦優柔寡斷,不願和太平公主發生正面衝突,總是忍讓。而太平公主則認爲是自己給了他做皇帝的機會,功勞巨大,所以她掌握了朝政大權。隨着自己勢力的強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脹起來,想像母親那樣也做做女皇。太平公主的主要對手便是太子李隆基,開始她沒把他放在眼裏,覺得他還年輕,但後來瞭解了李隆基的英勇果斷之後,就開始防範他。她製造輿論說,李隆基不是長子,沒資格做太子,更不能繼承皇位。太平公主的目的是要廢除李隆基的太子身份,爲自己以後做女皇帝開路。 到公元712年,睿宗怕在這樣下去,李唐江山又大亂,於是毅然把帝位讓給了兒子李隆基。只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權:朝廷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和軍政大事的決定權。睿宗的讓位加劇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雙方都在積蓄力量,準備除掉對方。

在公元713年的七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果斷地先下了手,親自率領兵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幹幾十人,將傾向太平公主的官員全部罷官廢黜。唐玄宗終於掌握了皇帝應有的權力。當年,唐玄宗把年號改爲開元,表明了自己勵精圖治,再創唐朝偉業的決心。

上官婉兒——塗黎曼/孫耀琦 飾

上官婉兒,唐代名臣上官儀之孫女,祖父和父親被害時始出生。因母親鄭氏是太常少卿鄭休遠之姊,母女才得免死,被配入皇宮內庭。上官婉兒是陝州人,其曾祖上官弘爲隋江都官鹽移居揚州. 上官婉兒自幼才思敏捷,詩詞出衆,其詩詞風格多與祖父上官儀相似,並將祖父綺麗浮豔的“上官體”發揚光大,一時名流多集其門。 14歲就爲武則天掌詔命,參與政事,是武則天文筆上的得力助手。上官婉兒本與武則天有殺父之仇,因看武則天政績顯著,深得當時中下層官吏的擁護,便改變了自己的看法。

唐中宗李顯在位時被封爲昭容,她代朝庭評品天下詩文。唐景龍四年(公元710年)臨淄王李隆基(後爲玄宗)發動政變,起兵誅討韋皇后及其黨羽,上官婉兒被李隆基命與韋皇后一併處斬,年僅46歲。 後人稱其爲“巾幗首相”。開元初(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又褒揚她的文章,指令收集上官婉兒的著作,編錄文集20卷,叫大手筆燕國公張說(悅)爲其題篇作序。序中稱上官婉兒“風雅之聲,流於來葉”,對其文其人評價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