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不正宗的好味道(半日閒譚)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1.82W

國人重傳承。大事小情,喜歡講個“正宗”。“吃飯”這件“民以食為天”的大事,當然亦莫能外。每到一處,尋當地名吃,必問:誰家最為正宗?地方名吃異地開店,也往往要掛上“老字號”的牌匾,大肆宣揚一番正宗的血統,才能門庭若市。早些年,流行以“正宗”二字入招牌,“正宗山西刀削麪”“正宗杭州小籠包”“正宗川菜”“正宗粵菜”,令人目不暇接。這些年“精準營銷”思想深入人心,凸顯自己“正宗”的文案也越發細緻起來,譬如前些年重慶小面火爆北京,新開的小麪館上打的頭銜都是“重慶小面二十強”“重慶小面排名第八名”等,遠遠望之便覺正宗、科學、縝密。

不正宗的好味道(半日閒譚)

然而有正宗就必然有不正宗。中國地大物博,風土人情各異。一地之口味出於一方之水土,養育一方之口腹,真正的“正宗”之味,未必能合外地人的口味。而且高鐵四通八達、飛機廉價快捷、快遞朝發夕至,也只不過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情,早年的交通通訊都並不發達,在中國一端望另一端,迢迢如東歐望西歐、北美望南美,“正宗之味”更是無從探尋。一家地方風味開到家門口,幾十年吃成了童年回憶,如今突然聽説並非正宗,這種事早已見怪不怪了。

比如早年我的東北老家遍佈“正宗加州牛肉麪”館子,用的是粗圓麪條,配上酥爛的大塊牛肉澆頭,撒上一把香菜。因為牛肉澆頭頗為濃郁,粗麪大肉也合了豪快的民風,便風行一時,我也很中意,還頗為意外美國人民吃麪竟然還知道加香菜。直到後來有朋友去加州,託人一問,才知道加州似乎並不吃牛肉麪。與之可有一比的還有大名鼎鼎的“正宗蘭州拉麪”,開遍全國大街小巷,甚至連招牌都幾乎是清一色的藍底白字,不知是不是從“藍”州之名得到的靈感。然而去過蘭州才知道,蘭州當地並沒有“蘭州拉麪”一説,而是叫“蘭州牛肉麪”。然而無論是加州牛肉麪還是蘭州拉麪,雖然和“正宗”都扯不上半點關係,但也不能説是難吃:前者有着與加利福尼亞大異其趣的醇厚與實在,後者至少是方便快捷、實惠果腹。

另一樁“正宗”與“不正宗”的公案要數煎餅果子。這一道源自天津的小吃,如今已經風行了全國各地,但凡是有小推車扎堆的市場,一定能找到煎餅果子的攤位。然而在天津人民看來,能算得上正宗煎餅果子的,出了天津實在鳳毛麟角。

我的天津朋友告訴我“正宗煎餅果子”的幾條鐵則:一是必須用綠豆麪做煎餅;二是裏面夾的東西,所謂“煎餅果子”的“果子”,指的就是油條,而經常能吃到的“薄脆”應該叫作“果箅兒”;三是除了“果子”或者“果箅兒”,不可再夾其他東西,市面上諸如夾香腸、夾培根、夾雞柳、夾生菜葉等等,都是邪魔外道。而就我個人而言,“夾油條為正宗”,我是認可且服氣的,因為我老家確實也只把油條叫果子;但説不能夾香腸,我又有些難以苟同了,我覺得不僅要夾香腸,而且只能是五毛一根的火腿腸,一口下去滿滿的澱粉感和便宜味兒,才是當年的老味道。後來再將此轉述給其他朋友,朋友也大驚:在她看來,夾薄脆和生菜葉才是正宗,軟煎餅裹着硬薄脆,配上脆生水靈的生菜,剛出鍋口感涇渭分明的第一口,才是煎餅果子的醍醐味……

北味如此,南味亦然。若説南方小吃裏最有“正宗”之爭議的,恐怕要數麻辣燙。早些年我在瀋陽老家,第一次接觸麻辣燙,乃是在路邊的推車攤位上,各色蔬菜菌類肉類粉類,串成串,一一陳列在紅綠藍三色的塑料小筐裏,旁邊煮着一鍋紅油油的辣湯。挑好的菜煮出來,去了竹籤子,連湯帶水地倒在小鋁盆裏,口重者還可再加豆瓣辣醬。各色食材飽蘸湯汁,吃時“稀里呼嚕”如吃麪一般,膽大者還可啜飲兩口辣湯,一股特殊的煙嗆味令人慾罷不能。過些年到了北京,忽然發現在北京吃麻辣燙,盛到碗裏竟然沒多少湯,上面還撒了厚厚一層芝麻醬,一看就是嗜芝麻醬如命的北京人民的自創,吃起來每每給我一種在吃北京火鍋的錯覺。這種差異令我心裏頗為忿忿,而且莫名地覺得肯定是老家的麻辣燙更為“正宗”:火字上面一個湯,沒有湯何來麻辣“燙”?

又過些年,有機會踏上巴蜀大地,第一件事便是向當地朋友詢問:哪裏有正宗麻辣燙吃?説的時候把“正宗”二字咬得分外清晰。朋友聽後哈哈大笑:你們外地人,一個一個都是來了就要吃麻辣燙,我們這邊現在流行吃冒菜、吃串串、吃老火鍋,不知道哪個是你們説的“麻辣燙”?一番話説得我心頭一涼:牆裏開花牆外香,循香逾牆而過,卻發現牆裏花已化作春泥……於是心灰意懶,麻辣燙的有湯無湯之爭,也就懶得追問了。

還有,正宗的肉夾饃到底加不加青椒?正宗的過油肉到底放不放醋?正宗的沙縣小吃到底有沒有煲湯?正宗的東北鍋包肉是用番茄醬還是糖醋汁……説到底,正宗與否真的很重要嗎?吃的世界其實真的很單純,只有“好吃”“不好吃”兩句而已。當我們較真食物的正宗與否時,或許並不是一定要在口味上爭個高下,只是為了給自己記憶中的味道爭一個名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