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無名山頭夜夜星光閃亮|天舟升空“萬人一杆槍”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1.45W

天舟升空“萬人一杆槍” 無名山頭夜夜星光閃亮

  長征七號遙二運載火箭點火升空。 中國青年網記者 盧冠瓊 攝

中國青年網文昌4月21日電(記者 盧冠瓊)面朝大海,仰望星空。4月20日19時41分,伴隨着巨大的轟鳴聲,長征七號火箭託舉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騰空而起,在海天之間劃出一道絢麗的軌跡,焰火遠去,直至成爲夜空中最亮的一顆“星”。

航天事業,是“萬人一杆槍”的事業。多個系統無數航天人的堅守,共同成就了天舟的完美升空。多少個日夜的辛勤工作,只爲這一刻的歡呼?

在文昌市郊幾十公里外的一座無名山頭上,駐紮着通信總站衛通站。幾個白色球形天線罩點綴於青山綠樹之間,構成了蜿蜒馬路邊的一處別樣的風景。這裏離城市遠,離文昌發射場更遠,孤零零的小山頭上,大夥的心始終與航天緊緊相連。

一座荒山:從戰位變成家園

關於這座山頭,工程師宮翔有着不一樣的感情。幾年前,他全程參與了衛通站的選址。“那時候,這裏還只是個長滿樹的小山包。”宮翔回憶,爲了選定地址,大夥扛着幾十斤的油機和設備上山做頻譜監測,24小時值守,夜深露重、蚊蟲侵擾,儘管裹緊衣袖,仍被咬得一身紅腫。

2014年3月,衛通站組建。與此同時,文昌航天發射場通信系統建設進入倒計時。山頭有了營房,基礎建設卻未完工,水電無法正常保障。設備不等人、時間不等人,時任站長白治軍當機立斷,帶着骨幹提前進駐山頭。

爲了保障設備調試,他們一度停掉了生活用電。炎熱的夜晚,沒有電只能開窗開門通風,工程師杜杭秋至今想起卻覺得浪漫,“我們常常是伴着漫天星光和嗡嗡的蚊蟲聲入睡。”山頭地勢高,臨時接的水管太細,水流上不來,大夥有時候連洗個痛快的涼水澡都難。

機房外,施工車輛來來往往捲起一地黃土,飛沙漫天。機房裏,大夥全力以赴調試設備,爭分奪秒。面對這樣的環境,來幫忙安裝設備的廠家師傅,直感慨:你們真是好樣的!就這樣,他們提前完成了任務,有效保障了發射場通信系統建設的順利推進。當年,該站榮立集體三等功。

昔日荒山頭,今日瓜果香。基建完成後,大夥立即着手“裝扮”起了山頭。種下木棉、棕櫚樹,開墾出西瓜地、胡椒園,給水塘蓄水投上魚苗……一座花園式的營區漸漸形成。大家用雙手一點點建起了他們的家園。

天舟升空“萬人一杆槍” 無名山頭夜夜星光閃亮 第2張

  長征七號遙二運載火箭穿過雲層,照亮夜空。中國青年網記者 盧冠瓊 攝

  一張獨照:看不見的發射塔永遠在他心裏

站長關成濤好久沒回家了。他告訴記者,對於家裏,他一直是既牽掛又愧疚。不知道生病的父母是不是真如電話裏說的那般並無大礙,不知道妻子一人照顧着四位老人還能不能撐得住?孩子在幼兒園裏過得好不好?

一上山,關成濤心裏只剩下山上的這些人、這些設備:任務來了,新上崗的操作手一定要跟得上,設備不能出故障,伙食得弄好了……

技術員何志卓上山3年,崗位變了又變。從觀風測雨的氣象崗位變成“源動力”電源崗位負責人。同事告訴記者,別看小何一臉書生氣,一旦遇到問題特別較真,“懟”戰友模式立即開啓。業務分析會,講評近期崗位訓練,小夥子批評人毫不客氣:“平時就是戰時,電力就是設備的能力源,任務出了故障,你怎麼處理?高壓電危險,出了意外,你怎麼處理?”一連串問題問得人面紅耳赤。

一心想上一線的年輕人滕飛年初調到山頭, “咋還越離越遠了?幹得有啥意義。”一度有了離開的打算。一天早上,老技術員胡國祥帶着滕飛站在二樓的陽臺,指着遠方發射場的位置,告訴滕飛:“我們看不見塔架,但它應該裝在你心裏。”胡國祥講起了已經離開中心的技術員楊剛的故事:他參加了發射場建設,參與了發射場的首飛任務,卻因爲種種原因,直到離開的那天也沒有見過火箭發射。臨走時,只是在塔架前留了張獨照。

慢慢地,滕飛開始理解這句話,這是一個偉大的事業,需要無數顆小小的螺絲釘,各司其責,才能築起通天坦途。

  一首“贊”歌:唱給護箭追星的你

“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聽清?那仰望的人,心底的孤獨和嘆息。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記起?曾與我同行,消失在風裏的身影……”小夥子們說,這首他們最喜歡的歌,叫《夜空中最亮的星》,唱着唱着,總會讓人想起曾經並肩的戰友和自己。荒山已不荒,但孤獨依舊,理想與堅守依舊。

2016年11月3日,長征五號首飛成功,海島的夜空被焰火照得透亮。而這座淹沒在漆黑夜色裏的小山頭上,傳出了高聲的歡呼,那一刻,大家興奮與自豪溢於言表。

衛通站有兩個機房相距二十餘公里,任務期間,爲確保設備狀態穩定,宮翔堅持每天檢查2遍,不放過任何一個設備隱患,尤其是在進行國產設備替代進口設備的調試運行中,連續加班2個月,每天工作15個小時,仔細查看每一次的波形變化,覈對校正數據千餘條,確保鏈路符合任務質量要求。

任務前夕,某設備突發故障,工程師杜杭秋一門心思蹲在車頂和戰友們一起排查。就在幾天前,爲了專心工作,他把妻子和兩個月大的孩子送回老家。與杜杭秋並肩排故的助理工程師尹渺源,雖然家離駐地只有1個多小時路程,從始至終堅守在崗位一線。

這個羣體鮮爲外界所知。春去秋來,大山默默記錄下了他們辛勤奔走的足跡,也記錄下他們聽音傳信、觀風測雨、護箭追星的故事。華燈初上,望着山頭遠方燈火斑斕的文昌市區,他們並不知道,在很多人心中,他們也是蒼茫夜空中最亮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