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譜寫創新發展新篇章|海安財政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2.59W

海安縣財政局作爲綜合管理全縣財政收支、主管財政稅收政策和財務會計制度、實施財政監督、參與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職能部門,近年來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爲中心,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推進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堅持財政改革與創新,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譜寫了財政創新發展的華麗篇章。

海安財政:譜寫創新發展新篇章

生財有道

以政策創新賦能發展機制

政策創新激發活力。每年會同發改委、科技局、金融辦等部門,提請縣委、縣政府制定完善促進經濟發展的新政策。僅2015年就出臺18項促進經濟“穩增長”的政策措施,對企業技術改造、產品研發、品牌建設及人才引進等多方面實施獎勵扶持。新設立規模各爲1億元的錦綸新材料產業及機器人產業發展基金,強力推動打造千億級特色板塊與百億級特色產業基地。2016年,會同相關部門審覈兌現工業、服務業、建築業、旅遊業、科技、外貿、金融等各項縣級獎勵資金1.6億元;爭取產業振興、技術改造、轉型升級等上級財政扶持項目補助資金19.2億元;爲136家次中小科技型企業提供“蘇科貸”“資金池”“助保貸”等項目貸款3.36億元;縣政府參股設立2億元峯融創投基金,爲4家企業提供股權類資金6990萬元。2016年,海安縣作爲全省僅有的兩個科技創新體制綜合改革試點縣市之一,在全省率先試點研發準備金制度,鷹球集團等4家試點企業2016年科技研發投入較2015年提高30%以上。

服務創新助力發展。認真開展好“服務企業科技行”、創新型行業單打冠軍培育、有色金屬“全產業鏈”培育、新材料板塊培育、“智慧型”招商等“五大行動計劃”工作。成功舉辦全國磁性元件與鐵氧體材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上海有色金屬、江蘇省新材料產業協會年會,邀請新材料產業院士、專家來海安講座10多次。對重點掛鉤企業,對照“服務企業科技行”工作目標,幫助企業做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專利高品申報,跑高校找專家,三年來落實產學研合作項目15個。2016年有色金屬、塑料產業“三大優勢轉換”培育工作成效顯著,招引12家有色金屬貿易公司開展現貨業務,有色金屬期貨交割庫交易量達30萬噸,塑料期貨交割庫獲批運營,招引全國前五的塑料期貨交易商來海安縣發貨,入庫貿易量達3萬噸。

財政收入提質增量。堅持依法徵收、綜合治稅、應收盡收,不收“過頭稅”。“十二五”期間,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實現228.83億元,年均遞增24.78%,總量是“十一五”時期的2.57倍。2016年,海安縣實現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57.58億元(“營改增”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口徑),稅收佔比83.6%,在南通六縣(市)中完成水平與稅收佔比均排名第一位,財政收入實現了“總量”“質量”的同步提升,爲縣委、縣政府各項“富民”“發展”的政策提供了有效的財力支撐。

理財有方

以深化改革創新管理制度

預算信息公開工作領跑全省。在全省率先建立部門預算聽證會制度。早在2012年,全縣縣直部門預算單位全部公開了部門預算信息,同時一併實現決算公開,預算信息公開全省領先。按照《預算法》要求,先後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做好預決算公開工作的通知》《海安縣財政局關於加強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工作管理的通知》等規章制度,在縣政府門戶網站建立起統一的預算信息公開專欄,有序推動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等“四本預算”向社會各界公開。

大力整合、盤活、提升資金績效。入選省對市縣財政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整合試點縣,更好地發揮財政資金使用績效;開展財政存量資金清理覈實,盤活存量資金用於保民生、促發展。2016年共統籌使用各預算單位結餘資金4100萬元,財政部門直接盤活使用資金4759萬元,財政資金管理使用績效顯著提升。

深入推行財政信息化管理。推動辦公自動化、縣鎮財政一體化管理,實現稅收和非稅收入收繳與銀行收納、預算編制與預算指標及預算執行、預算執行與財務覈算、財務覈算與資產管理等無縫對接,實時動態監控財政運行狀況,提升了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科學構建財政投資管理模式。近年來,海安縣財政不斷加大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014年至2016年三年間共籌集各類資金47.96億元。從2012年起縣財政局積極探索、穩步推進政府投資項目的財政評審管理工作。在財政投資管理工作中,嚴把估算評審、預算評審、項目變更審批、資金來源審查、工程決算財務審覈批覆“五道關口”。2014年—2016年共估算評審127個項目,覈減7.92億元,覈減率12.8%;預算評審951個項目,覈減3.81億元,覈減率5.1%。

認真做好法治財政標準化建設工作。海安縣財政局以建設法治財政爲抓手,堅持把依法理財作爲財政系統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內容,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法治財政工作連續3年被省財政廳表彰爲先進單位,是全省法治財政標準化建設示範點,也是全市法治宣傳教育先進單位。2016年,被縣級機關工委、縣依法治縣領導小組辦公室、縣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表彰爲海安縣首批“法治型機關”。同時,縣財政局積極指導基層財政局(所)創建規範化財政所,10個區鎮財政局(所)一次性通過了基層財政所規範化建設驗收,實現了“規範化財政所”建設全覆蓋。

不斷提升國有資產管理水平。制定了較爲系統、完備的國有資產監管制度,並開發軟件對全縣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實施全程的動態監管。實行國有企業法人治理和經營績效考覈,對全縣13家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投資舉辦企業實行分類管理,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建立國有企業內設機構和勞動用工管理制度,爲企業勞動用工提供製度性保障,增強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加強“公物倉”管理,近三年來累計入倉資產175.84萬元。努力盤活閒置國有資產,近三年累計通過公開拍租、拍賣,取得租金、拍賣收入2406.72萬元,拍賣增值率28.54%,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持續加大政府性債務管控力度。海安縣於2013年在縣財政局成立了專門負責政府債務管理的業務科室——債務管理服務科,這一改革與創新走在全省兄弟縣市的前列。從2013年起,海安縣先後出臺了《海安縣政府性債務管理暫行辦法》《關於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切實加強政府性債務精準化管理的通知》《海安縣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海安縣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切實加強政府性債務精準化管理。海安縣堅持一手抓爭取政策性銀行融資貸款及企業債券發行,一手抓盤活化解債務資金工作,全面壓降債務綜合成本。兩年內通過壓縮政府日常支出、經營性用地掛牌出讓、存量工業用地處置、存量資產處置等途徑,分別盤活化解政府性債務資金8.1億元、8億元,海安縣2016年政府性債務年化綜合成本比上年下降了16.1%。海安縣全力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城北污水處理廠等10個項目成功申報入選省PPP項目庫,入庫項目數、做成項目數均居南通五縣(市)第一。2017年,海安縣成爲全省唯一受國務院表彰的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成效明顯、社會資本參與度較高的縣、市(區)。

用財有效

以保障民生共建大美海安

海安財政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爲財政支出的優先方向,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潤澤一方百姓。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從2011年的43.09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81.35億元,年均遞增13.55%;政府性基金支出從2011年的17.78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 105.43億元,年均遞增55.01%;各項民生社會事業支出比例逐年遞增。

強農惠農富民政策全面落實。全縣支農支出從2012年的10.61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12.98億元,提高了22.34%,共向上爭取農業方面的專項資金27.56億元,通過“一折通”發放補貼資金9.67億元。按照“提前完成、規範管理、陽光操作、強化考覈、保障質量”的要求,認真組織實施農橋和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進度和質量在全省、全市始終處於領先位置。2012—2016年,先後投入資金7735萬元對全縣509座農橋危橋實施了改造建設。2012—2016年,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路安排獎補村分別爲86個、87個、83個、80個、86個,財政獎補路里程達638.9公里,獎補覆蓋面平均達40%,先後投入村級公益事業建設資金9712萬元,2015年獲得省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考評一等獎五連冠。5年來,全縣水利建設投入達14.3億元,實施完成重點水利工程項目49個,與前五年相比水利投入增長450%。建立和完善農業災害補償機制,提高農業救災效能。2012—2016年,共投入2.9億元資金用於農戶資金賠付, 每年約有15萬戶(次)獲得農業保險資金補償,簡單賠付率達61%。近幾年以來,財政每年預算安排6000萬元左右用於農村環境整治。2014年以來,全縣共有3個區鎮的4個村爭取到省級美麗鄉村建設資金總計1080萬元。

教育衛生文化經費充分保障。教育、衛生支出從2012年的16.86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22.7億元。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全面免除,“校安工程”強力推進,5年中累計投入校舍維修改造資金4.22億元,改造學校項目277個;新建了職教中心、城南實驗中學、城南實驗小學、長江路幼兒園等新學校;支持教育現代化創建,投入資金2.81億元。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實現了鎮村全覆蓋,投入基本藥物制度改革資金4.3億元,籌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資金1.78億元,重大公共衛生服務資金0.38億元。進一步深化醫改,投入0.22億元實施公立醫院改革,縣人民醫院和中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全面實施藥品零差率銷售,破除“以藥補醫”;投入0.16億元用於人口衛生信息化建設,促進醫療衛生服務與管理水平的提高;投入0.5億元對村衛生進行標準化建設,做到同設計、同施工、同驗收;投入0.7億元對第三人民醫院進行改擴建,用於改善醫療條件。投入9.48億元,建成了文化藝術中心、體育中心,安排專款用於公共文化示範區創建,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全部免費開放。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近5年共安排新農保專項資金26.48億元,新農醫專項資金11.15億元,惠及全縣46.27萬名參保農民。在全市率先出臺《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實施辦法》,配套保險資金627.2萬元,受惠2.13萬人次,報銷9910萬元。五保戶、低保戶等優撫對象供養標準逐年提高,全縣上下已建立起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低保和優撫安置爲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