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將開展推進劑在軌|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順利對接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2.24W

昨日12時23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二號自2016年9月15日發射入軌以來,首次與貨運飛船進行的交會對接。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經多次變軌,於22日10時02分轉入自主控制狀態,以自主導引控制方式向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逐步靠近。

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就對接準備狀態進行最終確認,天舟一號開始向天宮二號緩緩靠攏。12時16分,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環接觸,在按程序順利完成一系列技術動作後,對接機構鎖緊,兩個飛行器建立剛性連接,形成組合體。

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順利對接 將開展推進劑在軌

中國自主研製的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於4月20日晚間19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駱雲飛 攝

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進入組合體飛行階段,將按計劃開展推進劑在軌補加,以及空間應用和航天技術等領域的多項實(試)驗。

此後,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還將實施兩次交會對接。一共進行三次交會對接,這在我國載人航天曆史上還是第一次。

三次交會對接主要目的是驗證貨運飛船的能力、繞飛至前向對接技術及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技術。

■ 看點

二代對接構件破解對接難題

“如果把神舟八號載人飛船對接機構稱爲第一代對接機構,那麼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對接機構可稱爲第二代產品,這次是第二代的首飛。”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載人飛船系統、空間實驗室系統副總設計師張崇峯介紹。

神舟飛船和天宮飛行器都是8噸級的航天器,兩者必須沿着質心軸線運動。捕獲、校正後,兩者要處於無偏心的位置,才能順利實現交會對接。

8噸級航天器的交會對接,已經是高難度動作了,但與空間站建設中所要涉及的交會對接相比,仍是“輕量級”的,這就要求對接機構不斷升級。新的對接機構必須保證未來空間站建造階段8噸-180噸航天器實現各種方式的對接。

更大型航天器的交會對接將會產生巨大的對接能量,對於對接機構的緩衝耗能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也是空間站建設必須突破的一項技術。爲此,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的設計師們通過大量的技術攻關和方案論證,破解了這一難題,成功推出了二代對接機構。

二代對接機構既不影響原捕獲性能,又實現了對接機構捕獲後的大噸位耗能需求,可以很好滿足本次及後續任務的需求。

■ 揭祕

天舟一號如何運送?

天舟一號坐進比它更大的貨輪去文昌

天舟一號產品、工裝、物資被軍用貨車載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時天還沒亮,2月5日早上7點左右到達天津港。在天津港匯盛碼頭外,承運天舟一號的“長英號”大貨輪高高矗立。

“長英號”是7400噸級多用途雙甲板系船舶,全長接近130米,共分爲三個船艙,是個十足的大傢伙,儘管天舟一號體型也不小,但跟它比起來就顯得小巧了很多。

三座40噸級的大岸吊同時作業,產品包裝箱、包裝箱轉運車、整船水平停放級聯架車、旋轉工裝以及一件件集裝箱便源源不斷地被分別吊進三個船艙內,不到4個小時,大部分的工裝就已經在船艙內完成就位。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包裝箱在船艙內妥善固定後,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運輸監控人員開始架設運輸監控線纜,進行了啓運前最後的調試工作。

天舟一號海上運輸任務是迄今以來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承擔的時間最長的一次正樣運輸任務,其運輸全程環境數據量巨大且不可間斷,對監控系統的要求十分嚴格。

經過了一整天的努力,天舟一號裝船及啓運前工作一切就緒,當天晚上7點,滿載着天舟一號及進場物資的“長英號”按原計劃準時開船,開啓了長達9天的海上之旅,最終抵達海南文昌發射基地。

長征七號如何運送?

戰士到達港口才知要運送長征七號

3月1日4點15分,大部分人還在睡夢中。武警北京總隊八支隊一大隊押運中隊戰士倪江威、楊方耀、陳梓儒等5人就被叫醒執行任務。從接受任務到出發,他們只有20分鐘時間。5人抵達天津港時,天還沒大亮。

在港口,他們和當地保衛進行交接,驗收了貨物,才知道這次執行的任務是押運長征七號。戰士和長征七號同住貨艙,睡在地板上搖來搖去。

楊方耀和陳梓儒都是新兵,第一次接受押運任務,緊張之餘有些興奮。但是,他們顯然低估了任務的艱苦。從來沒坐過船的他們,紛紛“吐”倒。

船走到長江口的時候,海浪特別大,搖晃幅度接近10度,吃飯的碟子都從桌子上摔落下來。

楊方耀、陳梓儒沒能撐住。陳梓儒是在駕駛艙執勤時吐的。駕駛室在船的上方,搖晃的幅度更大,還有機油味。

“老兵跟我說,他當時吐的時候,看到一隻老鼠跳海里了,老鼠都暈得受不了。”他當時以爲是誇張,但這次算見識了暈船的厲害,倪江威說。

在海上漂了七天後,終於到了文昌港口。

4月20日,當長征七號攜天舟一號發射成功的消息傳來,倪江威他們跟着高興了半天,雖然只是負責押運了長征七號,他們也覺得很自豪。

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