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東北畜牧業發展迎來重大轉機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1.36W

農業部日前發佈《關於加快東北糧食主產區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突出東北騰挪空間較大的優勢,着力提升養殖規模化水平;補齊東北畜產品加工流通短板,加強對東北地區畜牧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到2020年,東北現代畜牧業建設取得明顯進展,產業結構調整基本完成,優質安全畜產品生產供應能力明顯增強,肉類和奶類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比重分別達到15%和40%以上。到2025年,東北畜牧業基本實現現代化。

東北畜牧業發展迎來重大轉機

長期以來,受飼養方式粗放、畜產品加工和運銷能力不足等因素影響,東北畜牧業發展水平與豐富的糧草資源不相稱、不同步,主要表現爲“冷”“遠”“高”“低”四方面:“冷”,指設施條件差,牲畜在冬季低溫嚴寒中能量消耗大,增加了養殖成本;“遠”,指區位偏遠,運力不足,資源優勢和產品優勢不能轉化爲市場優勢;“高”,指玉米臨時收儲政策推高了價格,與東部沿海地區大量使用低價進口玉米和高粱比,失去了競爭優勢;“低”,指生產方式粗放,畜牧業生產效率總體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當前,東北地區畜牧業發展迎來了重大機遇。”農業部副部長於康震表示,玉米臨時收儲政策改革以來,國內玉米價格下降了30%左右,有利於降低養殖業成本,有了與東部沿海地區競爭的基礎;人們對有機、綠色畜產品等高端消費需求不斷增加,爲東北畜牧業發展創造了更大消費空間;沿海地區、水網地帶禁養限養,倒逼畜牧生產北移西進,東北廣袤的土地有足夠的接納能力。加快東北畜牧業發展的條件都已具備。

玉米種植帶和畜牧養殖帶緊密結合,是世界農業發展的一條普遍經驗,而我國東北玉米帶的畜牧業發展落後於其他畜牧主產區。2016年,四省區(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生豬年出欄量僅爲7100萬頭左右,比不上四川一省的出欄量。加快東北糧食主產區畜牧業發展,推動玉米就地轉化、帶動青貯玉米種植,建立糧經飼統籌的農業結構,是調結構的必由之路。

據瞭解,豐富的種植業資源是東北地區畜牧業加快發展的強大優勢。四省區既有糧食,又有秸稈、牧草,2015年糧食產量和秸稈產量分別佔全國的24%和41%;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牧草分別佔全國產量的70%和13%。同時,東北地區發展畜牧業在人工成本、土地資源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據調查,東北四省區養殖業僱工成本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0%至30%。與中原和南方水網地區比,東北養殖用地相對寬裕。

事實上,近兩年,國內大型畜牧業龍頭企業相繼佈局東北地區。初步統計,四省區在建生豬養殖項目投資已經超過615億元,2018年底前可新增出欄1540萬頭。大型龍頭企業發展起點高、產業鏈長,有利於東北現代畜牧業“彎道超車”。

“加快東北糧食主產區畜牧業發展,要着力打造東北畜產品的競爭優勢。”于康震表示,東北地區歷來就是畜產品價格窪地,肉、蛋價格總體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在東北發展現代畜牧業,不是簡單地把南方水網地區的生豬產能轉移過來,而是要用好用足東北地區的好資源、好條件,把資源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

如何利用好資源優勢?農業部提出,要在集約化、規模化上做文章。利用東北人均耕地多、發展空間大的優勢,加強政策引導,鼓勵全國有實力的農牧業龍頭企業到東北建場,通過產加銷一體化、“企業+家庭牧場”等方式發展集約化規模化養殖;要突出東北畜牧業的特色和優勢,在綠色化、品牌化上做文章。優良的生態環境是東北的天然優勢,黑土地是一塊“金招牌”。打好綠色牌、有機牌,引領實現產品綠色化,打造東北地區的獨特競爭優勢。

畜牧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爲解決資金難題,《指導意見》提出,加大東北現代畜牧業建設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利用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加大對畜牧業發展的信貸支持。加快推廣畜牧養殖和價格保險,保障持續穩定經營。積極探索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以獎代補、風險補償等方式,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向東北地區聚集,着力做強畜禽牧草種業、優質飼草料供應、產品加工流通關聯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