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一家三代守邊關|六十餘載巡邊路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1.02W

紅其拉甫,塔吉克語意爲“血染的通道”。在紅其拉甫邊防線上有一條地勢險要的巡邏線,從1949年起,塔吉克族牧民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就成了這條道路上的領路人。如今,這個接力棒已經傳到了凱力迪別克的孫子拉齊尼·巴亞克的手中。

六十餘載巡邊路 一家三代守邊關

紅其拉甫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氧氣含量不足平原的50%,常年風力在七八級以上,最低氣溫達零下40℃,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巡邏時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素有“高原之舟”之稱的犛牛。

1949年12月,紅其拉甫邊防連剛剛成立,要執行邊防巡邏任務時,連隊官兵卻犯了難。原來,他們巡邏的目的地是吾甫浪溝,塔吉克語意爲“死亡之谷”。通往這裏的道路十分險峻,只能依靠犛牛引路,往返一次需要3個月時間。這裏時常會發生雪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如果沒有一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路,巡邏隊將寸步難行。

這時,塔吉克族牧民凱力迪別克自告奮勇,要當巡邏隊的義務嚮導。直到1972年,凱力迪別克再也走不動了,他兒子巴亞克·凱力迪別克主動接過了接力棒,這一走就是36個春秋。

1999年,巡邏隊遇到罕見的暴風雪,寒風裹着大雪撲面而來,淹沒了巡邏隊前進的道路,分不清楚哪裏是路、哪裏是河、哪裏是懸崖。

憑藉着經驗,巴亞克和戰士一起,將四散奔逃的犛牛收攏到背風處藏好,戰士和犛牛都安然無恙,可巴亞克的腿卻在零下30℃的寒風中凍傷,僵硬的像一根木頭。戰士們都勸他回去休息,巴亞克卻說:“腿疼了就給我打止痛針,我要堅持到巡邏任務完成。”

15天后,巴亞克拖着幾乎殘疾的腿和隊伍一起回到連隊,軍醫用刀子割開拳頭般大的膿包,最終保住了他的腿。

從青絲走到白髮,36年來,巴亞克的頭上、腿上、肩膀上處處留着巡邏期間受傷的疤痕。1986年巡邏回來時,父親凱力迪別克因肺水腫在家中去世,爲了將父親的愛國守邊精神繼續傳承下去,巴亞克決定將義務嚮導的接力棒交到兒子拉齊尼手上。

“邊防線上,官兵們日夜巡邏使祖國的邊關得以安寧,牧民得以安居樂業,我們做嚮導只是做了塔吉克族邊民應該做的事。我希望兒子能繼續走好我父親、還有我走過的這條路,爲祖國的邊防事業盡一份力。”巴亞克說。

就這樣,從小被忠誠的愛國主義精神感染的拉齊尼,沿着爺爺、父親的腳步,成了這條路上新的領路人。

“我們的國家繁榮富強、社會和諧、生活安寧,我做的事情很普通,都是些小事,還有很多人比我做的好。”拉齊尼說。

六十多年來,他們一家三代人的足跡踏遍了這條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溝,和千千萬萬名各族愛國愛疆、守邊護邊的羣衆一起,形成了“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鋼鐵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