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養生 > 心理健康

女性如何走出漿糊般的關係守住個體邊界|病態共生

欄目: 心理健康 / 發佈於: / 人氣:2.69W

 嬰兒在出生之前和母親雖然是兩個不同的個體,但是在她們之間通過共同的軀體的共用和聯結使得她們在某種程度上成爲一體,而這種共同體的感覺往往會持續到嬰兒六個月左右的時候。在六個月之前,孩子往往會保留自己仍然和母親同爲一體的錯覺,以此避免分離所帶來的恐懼和威脅。這是一種健康的短期共生關係。但是我們在生活中會發現,很多人往往在成年之後仍然和他人之間保持着一種共生關係,而且這種共生關係的表現形式和危害則多種多樣。

病態共生,女性如何走出漿糊般的關係守住個體邊界

最常見的是我們的和父母之間模糊的邊界感。孩子獨立成長在於不斷的從父母的保護中脫離出來,學會獨自面對人生和社會。但是很多孩子在已經不是孩子的年齡要不仍然活在父母的權威之下,要麼仍然生活在父母的庇護之下,她們需要由父母提供舒適的物質生活,還需要父母無條件的關愛和照顧,成爲一個永無止盡的索求者。而正是這樣的狀態使得很多人很難獨立在這個世界立足,很難真正學會愛他人,因爲她們所尋求的是像父母一樣的愛人,是像父母一樣的愛人無條件的付出和給予。

病態共生,女性如何走出漿糊般的關係守住個體邊界 第2張

和父母漿糊般的關係另外體現在女兒常常對父母之間矛盾的過多涉及和自責。朋友的父母經常鬧矛盾,而每次矛盾之後,她往往成爲父母情緒的受害者,她想要改變父母之間的這種狀態,一方面對他們感到生氣,一方面又無力改變,正是這種狀態常常讓她覺得很痛苦,並且這種痛苦隨着父母婚齡的增加而不斷的持續和增強。這就是父母和子女之間邊界模糊的表現,父母常常將自己婚姻的矛盾和情緒傾訴和轉移到孩子的身上,孩子一方面無力承受,甚至在父母這樣的婚姻中喪失了對自身婚姻的失望,一方面想改變卻又無能無力,更糟的是這種狀況往往會持續很多年,幾個人就這樣始終處於一種糾纏的無法理清和改變的關係中。

病態共生,女性如何走出漿糊般的關係守住個體邊界 第3張

正是這樣的關係才使得婆媳問題在中國如此嚴重。在本質上來看,這也是由於關係邊界模糊所引發的問題。婆媳矛盾經常發生在地理邊界模糊的狀態下。簡單來講就是在婆婆和媳婦在地理空間中的權利的爭奪。當結婚的兒子和父母共同生活的時候,婆婆已經在自己的家裏保持着完全的絕對的權利,這種權利的明顯的表現就是婆婆在廚房的領導權,而當兒媳參與進來的時候她只能處於服從和被控制的地位,延續了母親和兒子之間的關係。

但是沒有人想要處於這樣的關係中,換言之,媳婦也想有自己的廚房,成爲自己廚房的主控者而不僅僅是一個打下手的服務者,所以矛盾自然而然發生在那些看起來不值一提的小事之中了。

病態共生,女性如何走出漿糊般的關係守住個體邊界 第4張

當新婚的兒子兒媳和父母分居的時候,這種父母關係邊界的模糊表現在父母在做客或者在兒媳坐月子過來幫忙的時候,再一次試圖在本該是兒子和媳婦的地理領域成爲主要控制者和主導人。常見的思維是這是我的父母,怎麼能把他們當做客人呢。事實上,正是這種明顯的主客之分在保有了各個成年人之間獨立的邊界之後避免了很多矛盾的發生。

病態共生,女性如何走出漿糊般的關係守住個體邊界 第5張

和父母之間這種模糊的邊界關係會進一步在不知不覺中延伸到我們其他的社會關係中,比如一些重要的社會關係,親密關係,親戚關係,親子關係等和一些次重要的社會關係如朋友關係,同事關係等等。我們在崇尚集體潛意識的文化中將自己和他人捆綁起來,以此獲得親密感,安全感和聯結感,所以我們希望伴侶能夠猜得到我們未說出口的話,所以我們的七大姑八大姨成爲我們婚姻、人生的熱絡建議者。我們爲了融入集體,毫無底線和原則爲朋友、爲同事做那些她們應該自己做的事情,到最後我們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沒有得到任何滋養,反而被拖累,覺得疲乏甚至是厭倦。

病態共生,女性如何走出漿糊般的關係守住個體邊界 第6張

這種模糊的侵蝕性甚至帶有攻擊性的關係使得很多女性失去自我,一味的爲了關係而活,而當這些脆弱的關係崩塌和消散的時候,女性自身也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