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力拓脫貧路——廖俊波在政和縣工作|百姓放心間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2.87W

在擔任政和縣委書記期間,廖俊波十分重視脫貧攻堅工作,創新使用小額信貸、鄉村旅遊、“迴歸經濟”等手段,爲全縣貧困戶打造了一個個創業脫貧、勤勞致富的平臺。

百姓放心間 力拓脫貧路——廖俊波在政和縣工作

搭座金融“創業橋”

2014年4月23日,政和縣扶貧小額信貸首發儀式在該縣外屯鄉洋屯村村部前空地舉行。

政和縣郵儲銀行近日製作的學習廖俊波視頻裏,記錄下了當時他的講話:“這100多萬元貸款,意義是不一樣的,它是一個創舉,解決了農民最需要的資金的問題。土地經營權貸款,我們在全國取得了突破。扶貧工作我們要敢於創新……”

那一天,政和縣農家人蓮子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許仁壽等10戶農民以個人身份,獲得了全省第一筆“三農”小額擔保貸款,金額爲110萬元,抵押物是他們承包的1500畝土地10年的經營權。當時,中央和我省尚未出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直接抵押貸款管理辦法,但廖俊波敢於創新,在銀行與農民之間搭起一座橋。

廖俊波搭建的這座橋,是政和縣扶貧小額貸款助推協會,以及由它衍生的一系列金融扶貧創新做法。過了這座橋,貧困戶的生產資料就變成了錢。

貧困戶想要發展生產,但缺少資金。他們手裏沒有抵押物,只有無法交易的宅基地、長在田裏的作物、養在家裏的禽畜以及土地承包經營權等生產資料。這些東西,銀行不要,但扶貧小額貸款助推協會要。貧困戶把生產資料抵押給協會,協會經過風險評估與創業項目審覈,替他們向銀行擔保,銀行發放信用貸款給貧困戶。協會把風險保證金押在銀行,銀行有信心支持扶貧。

獲得貸款的農家人蓮子專業合作社這幾年發展順利,蓮子種植規模從700畝擴大到3000多畝。依靠蓮子,洋屯村去年人均增收1500元,解決200多名農民就業問題,去年發出工資100多萬元,50多戶貧困戶通過種植蓮子實現了脫貧。合作社還拿出200畝蓮田,讓8戶貧困戶免費入股,並提供技術指導、農資墊付、保底收購等優惠服務,預計入股的貧困戶每年每戶可增收3萬元以上,一舉實現脫貧。

廖俊波殉職以後,政和縣郵儲銀行在深入學習他的事蹟的同時,將他搭建的這座橋發揮出了更大作用。

今年4月以來,政和縣郵儲銀行在石屯鎮做試點,與扶貧小額貸款助推協會、各村黨支部建立三方聯動機制,讓貧困戶不出村就能拿到貸款,當月就對石屯鎮發放扶貧貸款近500萬元。這項機制還向全縣推廣,截至5月中旬,政和縣郵儲銀行已對全縣發放扶貧貸款3793萬元,涉及576戶貧困戶。

乘上旅遊“順風車”

今年端午節期間, 4A級旅遊景點石圳村迎來了數千名遊客。貧困戶林仁光在村口雜貨店裏熱情地招呼客人,生意不錯。三年前,廖俊波到村裏調研鄉村旅遊發展情況時,注意到了林仁光。

林仁光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父母六七十歲了,妹妹患白血病導致家庭欠下10多萬元債務,他靠種菜、採茶養活一家四口,40多歲了尚未結婚。石圳村開始搞旅遊以後,他在遊客服務中心門口擺攤,賣點礦泉水、風車、氣球。廖俊波瞭解了他家的情況後,建議他把位於村口附近的土房子的廚房改造成雜貨店。建雜貨店花了3萬多元,其中2萬多元是廖俊波協調有關部門爲林仁光解決的。如今,他的父母、妹妹看着雜貨店,他農忙時種田、採茶,農閒時到附近工業園打工,一家人的日子漸漸走上正軌。

石圳村是石屯鎮鬆源村的一個自然村,曾是出了名的“垃圾村”,髒亂差的村子破舊不堪,不少村民住在冬天漏風、夏天漏雨的土木屋裏。

2013年,時任村婦女主任袁雲機聯合村裏9名姐妹,建立起衛生保潔長效機制,使整座村莊煥然一新。她們的樸素舉動,讓廖俊波看到了旅遊產業的前景。

廖俊波在石圳村考察時發現,該村自然環境優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幾棟保存較好的古建築,加之距離縣城僅十幾分鍾車程,完全可以打造成一個鄉村旅遊景點,既給縣城人民提供休閒去處,又給當地脫貧開拓新路。

政和縣因茶而得名,白茶是該縣特色產業。2014年起,縣裏將石圳村打造成“中國白茶小圳”,把各種扶貧資源集中到石圳村使用,將其打造成依託鄉村旅遊模式帶動脫貧的樣板。

“盈利的項目,你們村民掏點錢去做,不賺錢的項目,縣裏面和鎮裏面幫你們做。”這是廖俊波對石圳村的承諾。在他的親自關心下,水、電、橋、路、燈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村裏成立了旅遊公司,經營收入提取20%作爲村集體收入,其餘收入全部由村民分紅。去年,石圳村旅遊收入突破100萬元,僅分紅就讓每戶增收近8000元,全村貧困戶脫了貧。

近年來,石圳村的成功產生了良好的示範效應,帶動了全縣各鄉鎮發展鄉村旅遊扶貧。外屯鄉洋屯村3000畝荷塘引來大批遊客和寫生、攝影愛好者;東平鎮在2014年“清新福建·美麗鄉村之旅”評選活動中獲全省古村名鎮類第一名;楊源鄉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打造既具各村特色,又有連片效應的鄉村旅遊產業鏈;星溪鄉念山村旅遊扶貧規劃被評爲全國旅遊規劃扶貧示範成果;縣政府整合省裏的項目,改造了3條總長近27公里的鄉村旅遊公路……

喚回鄉賢幫“造血”

近日,記者到政和縣政協副主席、工商聯主席許周妹辦公室採訪時,她在接待兩位鄉賢。政和縣楊源鄉的陳先生和澄源鄉的許先生在福州經商20多年了,近來受到政和縣“迴歸經濟”政策的感召,計劃回鄉投資。

政和縣有數萬人在外經商,廖俊波敏銳地注意到這一特點,將其轉化爲促進本地發展的優勢。“廖書記思想超前,他提出發展‘迴歸經濟’的時候,很多幹部還聽不懂。”許周妹說。2012年12月開始擔任縣接待辦主任的她記得,每當有鄉賢回到政和考察項目,廖俊波都會親自熱情接待,週末總是請鄉賢吃飯,聊一聊家鄉的變化,邀請他們回來創業。他殉職以後,上海、廈門、廣東等地的政和商會負責人紛紛自發趕到南平參加他的追悼會。

“‘迴歸經濟’,就是要通過建立統一、公開、透明,客商可預知的招商政策,鼓勵在外鄉賢迴歸創業,發揮政和籍在外人士的智慧,爲家鄉的發展出謀獻策。”2011年8月20日,他在政和縣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暨經濟社會發展務虛會上說。

在石獅創業多年的高紹招正是被廖俊波邀請回家鄉的鄉賢之一。2015年底回鄉後,他在鎮前鎮下園村種植了50畝獼猴桃。最近,他準備投資1000萬元,把果園打造成集觀光、旅遊、種植於一體的家庭農場,帶動下園村和周邊一大批貧困戶脫貧。

近日,在鐵山鎮江上村“四季果園”裏,回鄉創業的農民陳樹勝和貧困戶溫旺昌、陳元平、林信福、鄭立標正在給櫻桃、沃柑等果樹施有機肥,這片275畝的果園既是返鄉農民創業園,也是鎮裏的精準扶貧基地之一。

陳樹勝在上海經營水果生意多年,去年,鎮政府請他回江上村打造“一村一品”水果產業。他與村民合夥流轉了275畝土地,從浙江金華農科院請來專家指導,種上櫻桃、藍莓、桃樹、火龍果、紅皮紅心柚等,打造一個集觀光旅遊、採摘專賣於一體的休閒果園。

在果園做工的大部分是當地貧困戶。溫旺昌是省定貧困戶,因缺技術,種蔬菜虧本負債。陳樹勝讓他負責管理工作,組織工人挖溝排水、鋤草施肥、花蕾打尖。“我每個月拿1000元的管理工資,參加勞動每天還有120元工資。”溫旺昌說,去年他在果園的收入是2.1萬元,“還了債務,脫了貧”。陳元平、林信福、鄭立標等3名省定貧困戶在“四季果園”工作,平均每戶收入達2萬元以上。

在鐵山鎮,許多在外創業的鄉賢像陳樹勝一樣,紛紛回鄉發展特色農業,全鎮發展獼猴桃、花卉、香榧、葡萄、百香果等基地2100畝。據鐵山鎮黨委書記顏隆波介紹,鐵山鎮打造花果之鄉,全鎮共有47戶因病、因殘、因災或缺技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花果基地就業。去年,全鎮基地共向貧困戶發放工資110多萬元,有效促進貧困戶脫貧。

許周妹說,據粗略統計,最近三年來,回政和創業的鄉賢帶動300多戶貧困戶創業、就業,帶動9000多人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