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明星和顏值撐不起文藝繁榮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2.31W

鮑南

明星和顏值撐不起文藝繁榮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五部委聯合下發《關於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其中明確強調禁止播出機構以明星爲唯一議價標準。不少業內人士感嘆,明星價碼越炒越高,部分影視劇品質卻越來越差,是該好好改一改了!

文藝創作,講究的是“慢工出細活”、“走心出好活”,但反觀時下,我們的影視市場似乎卻陷入了某種“明星怪圈”。製作階段,明星片酬可以佔全部費用的80%,後期製作能省則省,“五毛”特效、劇情硬傷層出不窮;採購階段,電視臺與視頻網站“只看流量,不看質量”,片子明星越多價格越高,作品內容倒能放到一邊;播出階段,排片和宣發一味嚮明星傾斜,導演怒斥院線排片不公的新聞屢見不鮮。小則“小鮮肉”打頭陣,大則“全明星”齊加盟,拍劇、看劇淪爲“數星星”、賞“顏值”,如此創作無疑嚴重走偏。下大力氣迴歸正途,勢在必行。繼發文遏制明星“天價片酬”後,廣電總局再次出手規範電視劇播出機構採購,對於更深層次糾正“唯明星”這一行業不正之風無疑具有積極意義。

面對“唯明星”亂象,也有不少人搬出市場來說事,認爲將明星當作主要賣點是按市場規律辦事,是應粉絲期待而爲。但事實上,這種說法早已被市場打臉。近幾年,幾部青春片、IP劇的成功,幾位“小鮮肉”的爆火,似乎讓資本找到了發財致富的新捷徑。但這種圈錢套路被迅速透支,變得相當易碎。以今年暑期檔爲例,很多主打“鮮肉牌”的影視劇翻了船,遭遇了空前的票房滑鐵盧,觀衆更總結出“××明星+××明星=爛片”的“毒藥公式”。可以說,短暫的新鮮感過後,觀衆終將回歸理性,當此之時,資本要還抱着“支付天價片酬,大量堆砌明星,吸引巨量粉絲,賺波快錢走人”的套路不放,淨搞一些形式花哨、內容稀薄的雜燴拼盤,賠本簡直就是一定的。

文藝創作,歸根結底是要看作品;明星表演,歸根結底是要看演技。如果說影視作品只看明星已是一條歧途,那追捧明星只看顏值更是荒謬透頂。《湄公河行動》《戰狼2》及《二十二》等影片的成功充分表明,“小鮮肉”有保質期,但走心的精彩表演卻不會乏味;“高顏值”會遭遇審美疲勞,而感人肺腑的真實故事卻歷久彌新。那些深藏人們心底的優秀作品,我們每每憶起,脫口而出的都是精彩絕倫的情節、直抵人心的故事、過目難忘的表演,而不會是簡單的參演人員陣容、某位明星的模樣。據報道,中國電影生命力平均只有兩週,而國外一些大片卻可以持續半年。這其中的差距恐怕需要我們的影視從業者好好反思。

旨在扭轉“唯明星”風氣的政策出了,我們在拍手稱快的同時,也不能過分樂觀。不以明星做唯一議價標準,會不會有其他陽奉陰違的方式?相關政策需要什麼樣的具體措施才能落到實處?種種現實問題提醒相關部門,監管需要長期進行,政令需要着力執行,才能還影視圈“一切拿作品說話”的清風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