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養生 > 中醫養生

解毒止癢鎮痛|中醫放血療法的功效與作用

欄目: 中醫養生 / 發佈於: / 人氣:5.61K

中醫放血療法又稱“針刺放血療法”,是屬於中醫中治療疾病的一種特色療法。那麼中醫放血療法有什麼功效與作用?在操作中醫放血療法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一起來看看吧。

中醫放血療法的功效與作用

1、解毒作用

中醫所說的解毒作用,是指機體在病理的狀況下,由於自身機能障礙不能抵抗毒邪而出現的證候,如因毒火亢盛而致的“紅絲疔”,以及毒邪浸淫而生的瘡瘍癰疽。放血不僅能使侵及機體的毒邪隨血排出,而更重要的是通過“理血調氣”的作用,使人體機能恢復正常,以抑制病邪擴展與再生。

2、消腫作用

腫痛多由於氣滯血澀,使經絡瘀滯而造成的。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經脈中瘀滯的氣血與病邪,促使經脈暢通無阻,從而達到消腫的目的。

中醫放血療法的功效與作用  解毒止癢鎮痛

3、止癢作用

癢是風邪存在於血脈之中的表現,故此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治療原則。放血就是理血調氣,使血脈流暢迫而風邪無所留存,達到祛風止癢的作用。

4、緩解麻木作用

氣虛不能帥血達於四末,或者血虛失於濡養,則往往出現麻木的症狀。用毫針點刺患側肢體的穴位,使其出少量血,治療麻木之症,是以血行氣至的理論爲指導的,效果較好。

5、瀉火作用

中醫認爲,火熱內擾,可致多種病證,常表現爲心煩不安、口舌生瘡、肢體疼痛腫脹、急躁易怒,甚至發熱、神昏、譫語等症狀。放血療法可以直接使火熱之邪隨血而瀉,適用於多種熱證。

6、鎮吐作用

急性嘔吐多屬胃熱熾盛或肝氣橫逆犯胃或食滯停留,放血能瀉熱平肝逆,並有疏導腸胃積滯下行的作用,故能鎮吐止嘔。

7、退熱作用

中醫認爲發熱主要有兩種,一爲陽盛發熱,一爲陰虛發熱。放血的退熱作用,則適用於前一種。因爲陽氣盛必然會血盛,放血可以減少血盛,從而減少了血脈中的邪熱,使機體的氣血趨於正常。

中醫放血療法的功效與作用  解毒止癢鎮痛 第2張

8、止瀉作用

放血治療泄瀉的範圍,一般是指腸胃積滯化熱而成的熱瀉,或者感觸流行時疫,造成清濁不分的泄瀉等。其機制是瀉火降熱而達到升清降濁的作用。

9、急救作用

所謂急救作用,是指卒然昏倒,驚厥不省人事的閉證而言。放血能改善血液循環的狀況,是一種很好的有效的搶救方法。

10、止痛作用

中醫認爲“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意思是內有疼痛症狀的疾病,在其經脈中必有閉塞不通的地方。放血療法可以直接帶出經脈中的瘀滯的病邪,調整閉塞的壅阻的局面,經脈暢通了,疼痛立時可止。臨牀許多急性病,例如咽喉痛及偏頭痛等,應用放血療法,能迅速收到很好的效果。

中醫放血療法注意事項

1、首先給患者作好解釋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顧慮。

2、放血針具必須嚴格消毒,防止感染。

3、針刺放血時應注意進針不宜過深,創口不宜過大,以免損傷其他組織。劃割血管時,劃破即可,切不可割斷血管。

4、在操作過程中患者一旦出現暈針暈血的現象,應立即扶病人平臥,喝熱水,並注意觀察面色、脈象、血壓等。

5、如果操作後局部出現小塊青紫,一般不必處理,可以自行消退。如果腫脹疼痛較劇,24小時之內可以進行冷敷,24小時之後熱敷,也可以局部輕輕揉按,促進血腫消散。

中醫放血療法的功效與作用  解毒止癢鎮痛 第3張

6、一般放血量爲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過2次。1~3次爲一療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採取壓迫止血。

7、本療法僅爲對症急救應用,待病情緩解後,要全面檢查,再進行治療。切不可濫用放血療法。

8、體質虛弱、貧血、孕婦、產婦、凝血機制不良者、暈針暈血者、重大疾病患者也禁止使用放血療法。

9、如果操作後局部出現小塊青紫,一般不必處理,可以自行消退。如果腫脹疼痛較劇,24小時之內可以進行冷敷,24小時之後熱敷,也可以局部輕輕揉按,促進血腫消散。

10、傳染病患者不宜放血,放血對操作者是不安全的,要避免交叉感染。

11、還有一些特殊狀態,比如說非常飢餓、緊張、疲勞、大汗、大泄之後不宜進行放血治療。

12、禁止在同一個部位反覆去放血,容易造成局部出現小的硬結。

以上就是爲大家介紹的關於中醫放血療法的功效與作用,雖然中醫放血療法的功效與作用很多,但是要提醒各位的是,在操作時一定要注意衛生和安全,還有一些不適合放血療法的人最好不要使用放血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