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只爲一抹書香——記南美唯一一家|堅守半個世紀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1.5W

新華社北京8月8日電 通訊:堅守半個世紀 只爲一抹書香——記南美唯一一家華文書店“文昌書局”

堅守半個世紀 只爲一抹書香——記南美唯一一家

新華社記者

傍晚時分,何安踱步出門,擡眼望了望自家“文昌書局”的招牌。他知道,在巴西聖保羅熙熙攘攘的自由大街上,“文昌書局”並不顯眼,卻一定能讓所有懂中文的路人爲之內心一振。畢竟,要論南美的華文書店,也只剩下這一家了……

“文昌書局”這根“獨苗”是何安千方百計才得以保存下來的。數年前,他結束了在中國的生意,回到巴西全心全意經營書店,因爲他的太太想要把書店關掉,“本來就是嘛,不賺錢的事誰願意做呢?”

每當盤算書店的未來,何安總會回憶起父親何德光經營書店時的好光景。“我父親相貌堂堂,文化水平也高,在當時的巴西僑界很有聲望,華僑遇到問題都愛找他幫忙。”

時光回到1958年。那一年,本打算去美國做生意的福建人何德光,經朋友邀請來到巴西,立刻被當地美麗的風景和宜人的氣候所吸引,便留了下來。何德光在巴西的第一份工作是代理檯布、瓷器、絲織品等國貨。

後來,何德光還開過農場,經營過工廠,但讓他從事業有成的“何老闆”轉變爲德高望重的“何老先生”,還是因爲開了這家華文書店。當時何家的書店並不叫“文昌書局”,而是叫“光明書店”。店名蘊含着何德光的希望——期待中國的前途一片光明。

在何德光的精心打理下,“光明書店”的前途也是一派光明。1964年開業後,無論是聖保羅還是里約的華僑,都會慕名來到何家的書店買武俠小說,訂閱《大公報》……

1974年8月15日,中國與巴西建交。何德光也獲得了他一生中最崇高的榮譽——在中國駐聖保羅總領館開館儀式上親手升起五星紅旗。

兩年後,何德光的小兒子、時年26歲的何安完成在國內的學業,來到巴西與家人團聚。何安起初在父親的授意下經營餐飲業,卻十分喜歡往書店跑。“沒想到爸爸這個書店很紅火啊,那麼多華僑都去找何老先生聊天,”他說,“我喜歡書店,也喜歡看書。書會增加人的智慧,能改變一個人的精神面貌。”

何老先生1982年臨終之時,只說了一句“關書店容易,開書店可難”,這讓何安下定決心一定要把父親的這份事業堅持下去。父親稱書店爲“光明”,何安又將店名改爲“文昌”,意爲中華文化興隆昌盛。

何安早年也參加過僑社,當過福建同鄉會會長,卸任後就一心一意泡在書店。由於做書店的緣故,即使不當僑領,何安一家依然頗受尊敬。華人要查找資料、打聽消息,就會來找何安,巴西人想看《三字經》,想找中文教材,想了解中國商貿情況,也會想到“文昌書局”。

隨着廣播電視的普及,紙質書籍逐漸受到冷落,何安曾將“文昌書局”更名爲“文昌影視書局”,進口或翻錄些中國電視劇、風景旅遊紀錄片等。而近些年,隨着互聯網、電腦的普及,電視劇光盤也沒人看了,何安不得不考慮對書店進行新的改良。

2017年7月,一則招生廣告出現在書局門前:開設中文和葡萄牙文學習班,每週上課兩次,一共兩學期,每學期4個月,每月學費100美元……很快,何安招收到十幾名中文學員和十幾名葡萄牙文學員,在書店的後屋擺上白板和椅子,開起課來。

何安盤算着,將來能聘請老師自行編輯一些中文和葡萄牙文教科書。他還想出一些中葡文對照的書籍,比如中國古典名著或介紹風土人情的讀物,可是翻譯是個大問題。“文字落實到書本上,不準確可不行,翻譯不僅要中文功底好,葡萄牙文也要好,這樣的人才很難找。”

何安現年67歲,他覺得自己還能再經營書店10年。何安的兒子何昌今年25歲,學的是機械工程專業,現供職於一家公司,但何安卻希望何昌繼承書店。兒子問他做書店前途在哪裏,何安說,做書店就是促進中巴文化交流,這就是最好的前途。

如今,對於是否接手書店,何昌依然不置可否,沒有給父親一個明確的答覆。不過,無論如何,何安說他要將“文昌書局”堅持到最後一刻,這不僅是因爲父親臨終的囑託,更是因爲這是聖保羅30萬華僑華人、巴西50萬華僑華人,甚至全南美華僑華人唯一的華文書店了。

何安深知,他的“文昌書局”不僅是一家書店,它更像是一方精神沃土,人們在這裏眺望故鄉,亦在這裏翻閱中國……(執筆記者:劉莉莉,參與記者:王正潤、趙暉、朱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