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以文化產業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心相通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1.6W

“一帶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縮寫B&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是在中國和平崛起與民族復興背景下,着眼於統籌當前國際國內大局,順應地區和全球合作潮流和發展需要,立足當前、着眼長遠提出的重大戰略設計,也賡續歷史上的“絲綢之路”。

以文化產業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心相通

喬凡尼?貝利尼創作於1514年的名畫《諸神的盛宴》,其中有許多精美的中國瓷器。古代“絲綢之路”也讓中國瓷器風靡歐洲大陸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既是經貿往來之通衢,也是文化交融之大道,承載着東西方文明互鑑的歷程。意大利畫家喬凡尼?貝利尼創作於1514年的名畫《諸神的盛宴》中,諸神用的都是中國的青花瓷器。正如“絲綢之路”其名,在這條逾7000公里的長路上,絲綢與同樣原產中國的瓷器一樣,成爲當時東亞強盛文明的一個象徵。

“絲綢之路”的誕生,並非強勢文化的單向侵略,而是不同文化間的雙向流動。在此流動的過程中,“絲路”沿線國家都不是孤立的起點或終點。“一帶一路”的文化意義即在於,秉承中國古代“絲綢之路”下的人類文明交流和分享模式,契合當代基於維護文化多樣性的人類文明共同認知,提供了迥異於西方文化殖民的中華文化傳播道路。“一帶一路”倡議的活力,直接體現在路、帶、廊、橋等以“去中心”爲特點的中國話語,其語義實質是平等、包容,代表着國際社會的“非極化”“去邊緣”發展傾向,超越了英美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文化極化思維。

“一帶一路”倡議不僅要解決中國經濟問題,而且要解決世界發展難題。但要達成這些目標,首先要解決“一帶一路”倡議自身需要面對的問題。“一帶一路”倡議需要面對的根本問題不是政治、經濟問題,而是文明衝突的問題。“一帶一路”倡議涵蓋全球約63%的面積,約44億的人口,沿線民族衆多、文化多樣。文化的異質性構成了“一帶一路”合作前景的巨大張力,同時也對凝聚各國共識提出了複雜命題。

共建“一帶一路”的五大重點合作領域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民心相通”堪稱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之本。通過“文化先行”的方式加強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在文化信仰和價值理念上的溝通,以“文化相通”推進“民心相通”,對於“一帶一路”戰略目標的實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沿線國家“民心相通”,“一帶一路”倡議才能穩步推進。而要實現“民心相通”,文化產業大有可爲。

文化因空間而差異。由於歷史、地理等方面各具特點,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歷史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構成了特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國的特色文化產業是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也是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而言,尋求具有特色的優勢產業和優勢項目,並以此爲突破點帶動民族國家文化產業的發展,符合國際分工的全球貿易體系。由於文化產品是蘊含文化符號與精神價值的物化載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文化產品的貿易自然就促進了文化思想的交流。

實現人心相通,企業間的國際文化貿易比政府主導的國家間文化交流更爲切實有效。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文化貿易,要以企業爲主體,以市場爲動能。文化企業在“一帶一路”倡議中,要對內促進文化產業的提質增效,對外實現文化產業的合作共贏。具體路徑是:培育特色文化產業,完善文化產品體系,構建圈層文化貿易。已有的一些成功經驗表明,文化認同是文化產品成功走向國際市場的通行證,產品的設計與生產要深化對消費者的理解,基於傳統的創新是產品生命力長青的保證,葆有地方特色與民族風情的文化品牌更有未來。

“一帶一路”倡議充分體現了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的自信,對於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利益的分享、文化的交流有着深遠影響,訴說着中華民族兼濟天下的理想情懷。當下,產業化已經成爲促進文化繁榮與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中國文化產業要緊抓“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機遇,以文化產業的發展來推動“一帶一路”文化建設,從而實現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