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盼年輕人接班(圖|農民守護"原汁原味"長城39載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2.42W

農民守護"原汁原味"長城39載 盼年輕人接班(圖

“除了照片什麼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麼都不要留下。”是張鶴珊的保護理念。圖爲張鶴珊站在中英文對照的保護標語前。 張帆 攝

中新網秦皇島6月22日電 (肖光明 張帆 王天譯)帶上一把鐮刀、一小瓶白酒、一袋花生,6月21日凌晨4點半,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城子峪村的老農張鶴珊像往常一樣,走上了村後崎嶇的山路,繼續去守護他已經守護了39年的明長城。39年來,在這條山路上他走壞了200多雙膠鞋。

現年62歲的張鶴珊是名長城保護員,他的青年、壯年甚至以後的晚年,已經全部奉獻給長城。他被人稱爲“長城專家”、長城“活地圖”。

農民守護"原汁原味"長城39載 盼年輕人接班(圖 第2張

圖爲從敵樓裏看山樑上的長城。 張帆 攝

張鶴珊的家在長城腳下的城子峪村。該村位於秦皇島市海港區的駐操營鎮,北接遼寧省。明代長城就在小村莊背後燕山山脈上蜿蜒而過。

據史料記載,明朝初期修建的長城極爲簡陋,真正大規模的修築是公元1568年起由戚繼光所修。東起山海關老龍頭,西至北京昌平,全長1200餘公里,共有1337個敵樓。修建的長城由城牆、敵臺、牆臺、烽火臺、關城等組成。

中國人說起籍貫,往往指祖籍。張鶴珊告訴中新網記者,他的老家在浙江義烏。

16世紀晚期,張家祖先和近兩萬的義烏籍士兵,隨戚繼光北移至此,修建長城,並守衛長城。以後一代接一代,長城修建者的後人也都是長城的守護者。

449年的風吹雨打,使得這段古長城破損嚴重,情況危急。從駐操營鎮董家口到平頂峪這十公里的長城、32個敵樓、8個烽火臺就是張鶴珊的“地盤”,他幾乎每天都要走上十幾公里的山路,把周圍的長城巡視一遍。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張鶴珊說,“長城不是我家的,但要破壞長城就不行。”

農民守護"原汁原味"長城39載 盼年輕人接班(圖 第3張

圖爲航拍張鶴珊保護的長城。 張帆 攝

佈局呈“北斗七星”狀的城子峪村,到處都是他兒時與小夥伴嬉戲玩耍的記憶。張鶴珊表示,30多年前他看到長城被損毀,便萌生了保護長城的念頭。

從那時起,張鶴珊登上了村外的長城,一塊塊青灰色的磚被重新搬回到城牆上,四散的垃圾被帶下山,“到此一遊”的字跡也被他想方設法地擦掉……

“除了照片什麼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麼都不要留下。”這是張鶴珊的保護理念。

而在最開始,張鶴珊保護長城的舉動並不爲鄉親們所理解,他們認爲張鶴珊不務正業,多管閒事。因爲到長城上放羊、翻蠍子、挖藥材是當地村民主要的副業,張鶴珊保護長城無疑是斷了村民的財路,所以附近幾個村的鄉親沒少和他發生過爭執。

堅守39年,如今張鶴珊守護的這段長城,向世人展示着明代長城的原始風貌。他保護長城的行動也引起了國際友人的關注。至今,已有來自美國、日本、瑞士、澳大利亞等三十幾個國家的上千名外國友人慕名拜訪張鶴珊,在長城上聽他講長城的故事,感受古長城的魅力。

他有一個筆記本,上面寫滿了國際友人對他的致敬留言,有英文、有日文……很多人都寫下了呼籲人們愛護長城的願望。當地的村民們也辦起了農家樂,眼前的好日子讓他們逐漸理解了張鶴珊的初衷。

在保護長城的過程中,張鶴珊還對長城研究產生了濃厚興趣。每聽到一個精彩故事,細心的張鶴珊都要一字一句地整理記錄下來,如《媳婦樓傳說》、《白臺子傳說》、《雷擊碴的故事》等。他寫的幾篇論文在中國長城學會的會刊上發表,廣受好評。

張鶴珊說,長城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遺產。“一草一木一磚都要保持原貌,這樣的長城纔是‘原汁原味’的長城。”

2002年,張鶴珊被批准加入了中國長城學會,成爲中國長城學會的第一位農民會員。

日前,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指出,長城的修繕應當遵守不改變狀態的原則。應該堅持“保存勝於維修,維修勝於修復,修復勝於重建”的理念,預防性保護應該成爲長城保護的常態。

現在的張鶴珊是個名人,人們不知道的卻是作爲長城保護員,他每月僅能領到150元人民幣的酬勞。除此之外,他還要靠種地與講解賺錢維持生活。據介紹,駐操營鎮的9個長城保護員中,年紀最小的也快到“花甲之年”,張鶴珊一直擔心長城保護人員將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

張鶴珊說,“我今年62歲,身體還算硬朗,每天花6個小時就可以巡視完負責的地段,可是隨着年齡越來越大,還爬的動山嗎?每個月150塊錢的待遇,會有年輕人願意接班嗎?”

2017年是長城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30週年,中國實施長城保護工程也逾10年。截至到2016年9月,全國各地聘請長城保護員4650名,覆蓋長城沿線全部省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