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致富齊步走|沙洲變綠洲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3.24W

提起全國治沙英雄王有德,寧夏靈武市白芨灘林場的人都會豎起大拇指:他率領大家以每年治沙造林3萬畝的速度,在浩瀚的毛烏素沙漠西南邊緣,築起一道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10公里的綠色屏障。

沙洲變綠洲 致富齊步走

50多年來,三代白芨灘人堅持不懈防沙治沙,有效阻止了毛烏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擴,不僅使得昔日“沙洲”變“綠洲”,也實現了治沙致富齊步走。

白芨灘林場處於毛烏素沙地西南邊緣,位於銀川市以東的沙山區,是防風固沙造林、保護生態環境的堅固堡壘。隨着國家林業的跨越式發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成立,給白芨灘的治沙事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林場改變過去“一季造林、成活靠天”的傳統治沙模式,運用工程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方法,重點推廣以草方格固沙技術爲核心,雨季穴播、營養袋造林,撒播草籽、秋冬兩季植苗造林等先進適用技術,造林成活率從過去的60%至70%提升到現在的80%至90%,實現了造一片、活一片、綠一片。

靈武市白芨灘國家級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魏蒙告訴記者,幾代白芨灘人在與沙漠的無數次較量中,探索出“五位一體”治沙模式:在沙漠外圍營造大面積以灌木爲主的防風固沙林,形成第一道生態防線;圍繞乾渠、公路、果園建設多樹種、高密度、喬灌結合、針闊混交的大型骨幹林帶,構成第二道生態屏障。在兩道生態防線的保護下,內部引水拉沙造田,培育經果林和苗圃。在田間空地,種植畜草,發展養殖業,形成牲畜糞便肥田、林草養殖牲畜兩項循環產業。2015年,保護區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爲“國家沙漠公園”試點,藉此機會大力發展生態旅遊,進而實現了從“五位一體”治沙模式向“六位一體”綜合發展模式的轉變。

“林地沙化嚴重,職工年均收入不過千”,這是許多林場職工對當年生活的概括。爲解決職工住房難、看病難、子女上學難的現狀和資金嚴重缺乏、既要養人又要護林造林的局面,林場大力推行以家庭、聯組或個人劃片承包機制造林。得益於機制創新,林場職工積極性被激發出來。過去全場每年完成治沙造林3000畝,現在每年完成3萬畝。隨後,林場先後成立3個綠化造林公司,承攬綠化工程,每年創收4000多萬元,將近千萬元的利潤反哺治沙造林,爲先進治沙技術的推廣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後來,林場又建起了機磚廠、預製板廠、建築工程隊,在沙漠邊緣引水推沙造田,發展果園5000畝,開發苗圃5000畝,建設溫棚243座,固定資產由原來的40萬元增加到1億多元,林木資產由原來的500萬元增加到6億多元,成功走出一條“以林爲主,林副並舉,多種經營,全面發展”的興場之路。近幾年,白芨灘林場職工收入增速連續保持在12%以上,2016年人均收入突破6萬元。“治沙與致富同步發展,創造了改造利用沙漠、發展循環經濟的成功範例,被國務院確定爲推進寧夏經濟建設重點推廣模式。”魏蒙自豪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