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我國自主研製的電推進產品首次在航天器上得到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1.05W

應用LIPS-200離子電推進系統的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於12日發射成功。這是我國首次將電推進技術正式應用於通信衛星推進系統,將爲我國高軌衛星帶來革命性的技術突破。

我國自主研製的電推進產品首次在航天器上得到

該離子電推進系統由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自主研製。據瞭解,該研究所開展電推進技術研究已有43年曆史,目前已擁有多系列型譜化的電推進產品。該所2011年3月啓動了實踐十三號衛星離子推進器產品研製,截至去年4月,全面完成了LIPS-200離子推進器飛行產品的研製,並交付衛星總體。

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所長張偉文介紹,如同汽車的核心是發動機一樣,推進系統是衛星等航天器的核心。傳統的衛星“發動機”通過攜帶化學燃料,經燃燒後將化學能轉化成動能,以形成推力。而電推進系統則使用電能來替代化學能。“對航天器來說,電能的來源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把太陽能轉化爲電能,再用電能產生推力,使衛星能夠完成一系列變軌、姿態保持等動作。”

張偉文說,採用電推進系統,衛星不再需要攜帶大量化學燃料,整星可節省90%的燃料,使衛星“瘦身”,以配備更多有效載荷。同時,電推進系統定位更精準。化學燃料的推力非常大,但到了外太空後,衛星處於微重力環境,需要微小推力,而推力較小的電推進系統就能滿足精準定位與控制的要求。此外,電推進系統還具有降低衛星發射成本、提高衛星壽命等優勢。

據介紹,世界範圍內用電能作爲航天器“發動機”的構想,已有60多年曆史。上世紀90年代末,電推進技術在美國、俄羅斯等西方國家的航天器上已率先應用,但出於安全可靠考慮,當時的衛星“發動機”多爲混合動力,既有化學燃料,又有電推進系統。2015年,美國通過進一步技術研發,將傳統化學燃料全部替代爲電推進系統。

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電推進事業部總經理張天平介紹,實踐十三號衛星依然採用混合動力推進系統,但這是電推進技術在我國通信衛星平臺的首次正式應用。我國也正在開發全電推衛星平臺,預計2020年之前將實現正式應用,與世界最先進技術的差距將逐步縮小。

據介紹,實踐十三號是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通信容量超過我國已研製發射的通信衛星容量總和。科研人員表示,如果說過去通信衛星傳送十幾套標清電視節目,未來則能同時傳送數量更多的4K超高清節目,這將直接改善民衆生活。(張文靜 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