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金融服務要回歸本源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2.67W

【創意港】

金融服務要回歸本源

剛剛閉幕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了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金融工作的指導思想和重要原則,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金融工作做出全面部署。讓金融迴歸本源,服從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在此次會上多次被強調。

金融是國之重器,是促進經濟發展的“血脈”。而實體經濟則是金融的根基,爲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立業之本。

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規模效應不斷壯大,年增長速度大大高於同期GDP的增速,成爲國民經濟的新增長點。與此同時,文化振興與文化產業促進已經成爲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宏觀戰略的引導下,金融業開始重視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在文化產業發展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資金匱乏、融資渠道不暢;依然是制約文化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由於大多數文化企業規模小、知名度低、實力弱,擁有的多是以知識產權和創意爲主的無形資產,缺少可用作抵押和擔保的實物資產,難以從傳統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貸款支持。加之中小微文化企業盈利週期長、收益不確定,金融機構也往往“退避三舍”。這不僅阻礙了文化企業的發展,挫傷了創新創業者的積極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

從理論和現實視角看,現有的文化金融合作和探索還存在許多誤區,整體格局和視野仍然較狹窄。尤其值得警惕的是,不少投入文化產業的資本都熱衷於炒書畫、炒郵票,而非切切實實投入到文化產品生產和服務中去。文化產業資本市場充斥着“投機主義”“炒作主義”,將會透支產業發展的未來。只有更好地構建文化金融體系,真正服務好文化產業實體經濟發展,文化金融纔有光明的未來可期。

文化產業的轉型發展離不開金融的創新支持,金融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深入與文化產業的合作。在文化金融合作中要減少“拉郎配”的活動,也要避免“拍腦袋”式的跑馬圈地,要真正以市場化爲主線,創造二者“自動聚合”的內在機制。

更好地服務文化產業,金融業要聚焦主業,迴歸服務實體經濟的價值本源。針對文化企業“短頻急”的融資特點,應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爲文化企業開闢綠色通道,快速推進融資審批流程,縮短企業融資等待時間,切實滿足企業融資需求。在運行機制創新上,要對文化企業實施單獨的客戶准入標準、信貸資源傾斜和信貸定價機制,建立適合文創企業融資特點的風險評估體系,降低中小微文化企業融資的資金成本。在金融產品的創新上,可以根據不同細分行業和不同發展階段文創企業的特殊需求,提供從初創期、成長期到成熟期的個性化融資服務方案。

此外,還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制建設,建立無形資產價值評估體系,搭建文化行業信用管理體系,爲文化金融發展築牢外圍制度“保護傘”。

(作者: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