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執行最嚴|江西尋烏鐵腕治水守護東江源紀實之一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5.96K

江西尋烏鐵腕治水守護東江源紀實之一:執行最嚴

大雨過後,河道兩邊堆積了一些生活垃圾。江西省尋烏縣菖蒲鄉兩名河道清潔員在河岸上清理垃圾。 蘇路程 攝

中新網贛州8月18日電 (記者 蘇路程)天矇矇亮,在馬蹄河江西尋烏縣城段,60歲的“河流清道夫”劉漢輝站在一艘竹排上,拿着網兜四處尋覓垃圾。

這已是劉漢輝在河道里打撈垃圾的第14個年頭。他說,現在河道垃圾比較少,每天只需打撈兩三個小時,“今天應該兩個小時就可以打 撈完”。

然而在劉漢輝的記憶裏,幾年前的河流卻不似現在這般乾淨。

“那時候,我跟兩個同事負責同一個區域,每天早上八點上班,河面垃圾太多,一整天都沒得休息。特別是下雨天,有死豬死雞死鴨,又臭又髒,這是我們最怕的垃圾”。想起當時的情景,劉漢輝依然用手遮着鼻子。

“江西九十九條河,只有一條通博羅”,古老民謠中的這條河名爲尋烏水,發源於江西贛州市尋烏縣三標鄉椏髻鉢山,是內地供香港用水的重要水源區。

上世紀60年代中期香港遭遇水荒,中國政府撥專款建成東深供水工程,從此結束香港長期缺水的歷史。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曾爲此親筆題詞:“一定要保護好東江源頭水。”

封山、育林、退果、關礦、移民……從此,爲保護一江清水,尋烏開始執行最嚴格的環保條例。

2003年,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關於加強東江源區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決定》,使得東江源保護有法可依。《決定》提出,到2010年使源區生態環境特別是水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出省水質保持二類標準爭取一類水質。

尋烏縣環保局副局長趙志麟表示,近十年來當地政府共拒絕280多個不符合環保要求的招商引資項目,總投資約40億元;全縣實施封山,取消外銷商品林採伐指標3.57萬方,關閉所有的木材加工廠;加大造林力度,2011年以來累計新增造林面積17.47萬畝,建立省級、縣級自然保護區31.3萬畝;當地擁有的稀土、鉛鋅、花崗岩等豐富的礦產資源,也被列入禁採範圍。

炎炎夏日,江西尋烏縣60歲的“河流清道夫”劉漢輝在馬蹄河尋烏縣城段打撈垃圾。 蘇路程 攝

尋烏縣被稱爲中國臍橙之鄉,臍橙和蜜橘是老百姓的“搖錢樹”。然而,爲保護生態,尋烏縣卻嚴格控制果業開發,制定了“十不準”規定,尋烏河兩岸、坡度超過25度以上的山地被設爲禁開區。縣財政每年安排財政資金用於生態敏感區域的“退果還林”補償,引導果農改種闊葉林和小山竹。

水源鄉太湖村距離東江源頭椏髻鉢山有五公里路程,老百姓靠臍橙維持生計。水源鄉太湖村村支部書記朱梅芳說,種果樹要打農藥、施化肥,對水有污染,特別是春夏季下雨多,農藥殘留容易被雨水帶到河流。

爲保護水源,2015年,水源鄉太湖村村支部書記朱梅芳帶頭砍掉2500株臍橙,搬出村子。

現在,太湖村大部分居民都已搬到生態移民安置點。朱梅芳說,剛開始大家都有意見,都害怕搬走,“農民有土地,能從土地上找錢,但不知道搬到外面自己能幹嘛。”

如今,該縣已種植國家、地方公益林100餘萬畝、經濟林180萬畝,基本形成了以東江護源林、珠江防護林、丘陵經濟林、果園戴帽林、公路綠化林、農田涵養林爲框架的林業生態體系。

尋烏縣委宣傳部報道組組長藍玉霖稱,爲保護東江源的水生態環境、水質,從一般的老百姓到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尋烏舉全縣之力保護生態環境,換來了森林覆蓋率由1979年的45%提高到現在的80.5%,椏髻鉢山更是穩定在95%以上,源區飲用水源水質穩定在Ⅱ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