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留住記憶需更多"梭娘"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1.05W

據報道,十五年前,女孩鄭芬蘭在貴州一個落後的小村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坐在織布機旁,手中的梭子來回穿行,凝結成一幅幅五彩斑斕的圖案。鄭芬蘭表示想要收藏這把梭子,老人最終把梭子交給了她。自此以後,鄭芬蘭開啓了尋梭之旅,至今已收集一萬餘把,成了“梭娘”。“梭娘”之意不只在梭,更在於讓更多人瞭解傳統紡織工藝的歷史和現狀,挖掘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傳統技藝、農耕文明。

留住記憶需更多"梭娘"

我們生存和發展的目的是爲了追求內在的妥帖安穩、精神的豐富充實。完成這個目標需要物質積澱,更需要精神優化:提升道德發展水平,提高文化發展水平,構築文化生態多樣化,留住豐厚的文化記憶。喚醒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文化自豪感、文化發展使命感。

文化和文明的發展,建設週期長,耗費精力多,人們更應該多一些長遠的意識:注重文化建設、文明記憶的修復,構築和建設城市記憶系統,整合城市記憶檔案,等等,儘量將社會發展史、城市發展史,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史,記錄整理下來,進行文本化和經典化的總結。留住文化的根,留住記憶的魂,讓人們記得住鄉愁,讓傳統文化、農耕文明得到與時俱進的更新傳承。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認識“梭娘”鄭芬蘭收藏梭子的作爲,既是一種自覺自願的個人行爲,也是一種莊嚴而值得敬仰的文化擔當。木梭、銀梭、銅梭、鐵梭、骨梭,棗核形梭、馬刀形梭、餃子形梭、船形梭等,作爲農耕時代重要的勞動工具,因爲它生動記錄了中國先人的卓越的勞動智慧、非凡的創造力、追求中和的審美理想等,雖然距離今人已非常久遠,卻仍是值得銘記的文化家園,保留這些記憶、智慧,將其中的精華努力挖掘,古爲今用,讓它在和今天的社會生活互動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提純優化,造福現代生活。

我們更要從農耕文明中汲取“慢生活”的內涵。想成爲一位有品位、有追求的人,僅僅成爲快馬加鞭的競爭者是不夠的,我們車輪的速度、腳步的節奏,不必那麼快而迷茫,多一點織布機一樣舒緩從容的節奏,留一點時間去分享生活,創造樂趣,會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也讓各種發展更有可持續性。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對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發揮着重要作用。”爲了留存和保護更多農耕文明,僅有一位“梭娘”來擔當是不夠的,更多行政部門、文化主管部門、文化愛好者、民間公益人士,也要喊出自己“保護的聲音”,讓各種文化破損、非遺流失以及文化發展懈怠,得到及時糾正,讓傳統文化得到真正的傳承與發揚!(耿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