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生活小竅門 > 中藥

密蒙花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用價值

欄目: 中藥 / 發佈於: / 人氣:2.28W
密蒙花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用價值
  出處 《開寶本草》。
  中藥學名 Flos Buddlejae
  別 名 小錦花、蒙花、黃飯花、雞骨頭花
  類 別 清熱瀉火藥
  基原 本品爲馬錢科 Loganiaceae 植物密蒙花 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 的乾燥花蕾及其花序。
  採製貯藏 2~3月間,花未開放時,採摘簇生的花蕾,除淨枝梗等雜質,曬乾,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性味歸經 味甘,性微寒。 歸肝,膽經。
  功 效 清熱養肝,明目退翳。
  主 治 用於目赤腫痛,多淚羞明,眼生翳膜,肝虛目暗,視物昏花。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或入丸、散。
  用藥禁忌 目疾屬陽虛內寒者慎服。
  主 產 地 湖北、四川、陝西
  【別名】蒙花、蒙花珠、老懞花、羊耳朵朵尖、水錦花、黃花醉魚草
  【性狀】本品多爲花蕾密聚的花序小分枝,呈不規則圓錐狀,長1.5~3cm。表面灰黃色或棕黃色,密被茸毛。花蕾呈短棒狀,上端略大,長0.3~1cm,直徑0.1~0.2cm;花萼鍾狀,先端4 齒裂;花冠筒狀,與萼等長或稍長,先端4 裂,裂片卵形;雄蕊4,着生在花冠管中部。質柔軟。氣微香,味微苦、辛。
  【鑑別】本品花萼及花冠表面觀:下表面密被非腺毛,通常爲4 細胞,基部2 細胞單列;上部2 細胞並列,每細胞又分2 叉,每分叉長250~500μm ,壁甚厚,胞腔線形。花冠上表面有少數非腺毛,單細胞,長200~600μm ,壁具多數剌狀突起。花粉粒球形,直徑13~20μm,表面光滑,有3 個萌發孔。
  【備註】(1)對目赤腫痛、多淚羞明及眼生翳膜等症,常與菊花、石決明、木賊草等配合應用。 密蒙花
  【摘錄】《中國藥典》
  一、來源:本品爲馬錢科植物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的乾燥花蕾及其花序或瑞香科植物結香花Edgeworthia chrysantha Lindl.的花蕾或頭狀花序。
  二、原植物: 密蒙花 別名:小錦花、蒙花、黃飯花、雞骨頭花、老密蒙花、老懞花、米湯花、羊耳朵、黃花醉魚草、黃飯花(廣西),草春條(四川),綿糊條子(湖北)。
  1、密蒙花:落葉灌木,高1~3m,最高可達6m以上。小枝微具四棱,密被灰白色絨毛,後漸脫落。葉對生,葉柄長6~10mm,被灰白色絨毛;托葉在兩葉柄基部之間退化成一橫線;葉片長圓狀披針形、寬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5~12cm,寬1~4.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全緣或有不明顯的疏生小鋸齒,紙質,上面深綠色,被細星狀毛,葉脈凹陷,下面密被灰白色或黃色星狀茸毛,葉脈隆起。
  聚傘圓錐花序頂生及腋生,長5~12cm,密被灰白色柔毛,苞片披針形,花梗長約6mm,均密被茸毛。花芳香,花萼鍾狀,先端4裂,裂片卵圓形,長約1mm,被茸毛;花冠淡紫色,略帶黃色,花冠管長1~1.5cm,直徑2~3mm,上部縊縮,先端4裂,裂片卵圓形,平展,長約4mm,管內面黃色,疏生茸毛,外面密被茸毛;胚珠多數,花柱長約3mm,柱頭膨大而不裂。蒴果卵形,長5~6mm,2瓣裂,基部具宿存的花萼和花冠。
  種子多數,細小,多扁平,具翅。花期2~3月,果期7~8月。 生於山坡,雜木林地,河邊和丘陵地帶,通常爲半陰生。
  分佈在陝西、甘肅、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
  2、結香花:落葉灌木,花多單個散在,但亦有數十朵緊密集合而呈頭狀花序者,花序半球形,直徑約2cm,下具苞片,多至7~8枚,輪狀排列,苞片披針形,長1cm,直徑0.5cm,總花梗鉤狀彎曲,花序全部被黃色或淺黃色毛茸。單花呈短棒狀,稍彎曲,爲單被花,萼筒直徑約4mm,黃色,先端4裂,雄蕊8個,子房1室,胚珠1枚,易與密蒙花相區別。 結香花的表面製片,在顯微鏡下觀察:花被下表皮、子房上部及花柱密被單細胞非腺毛,線形,微彎曲或平直,基部彎曲鉤狀,頂端漸尖,外壁平滑,壁厚,胞腔窄,長370~2050μm;毛老化後常在彎鉤處生一橫壁,由此脫落,基部留在表皮上;花被管狀部分上下表皮細胞多近似長方形,裂片表皮細胞爲多角形,上表皮頂端部分表皮細胞呈乳頭狀;未見氣孔。柱頭表皮細胞呈絨毛狀;花粉囊內壁細胞長徑23~50μm,呈環狀加厚;花粉粒球形,外壁具顆粒狀突起,直徑10~40μm。
  分佈於浙江、江蘇、安徽、山東、湖南、廣東等省區。
  三、採收加工:密蒙花采於2~3月間採集簇生花蕾及花序,除淨枝葉等雜質曬乾。
  結香花采於冬末、春初花開放時採摘花序,除去雜質,曬乾。
  四、藥材性狀:
  密蒙花爲多數花蕾密聚而成的花序小分枝,呈不規則團塊狀,長1.5~3cm,直徑可達2cm,表面灰黃色或棕黃色,密被茸毛,並有單個散在的花蕾,花蕾呈短棒狀,上端略大,長0.3~1cm,直徑0.1~0.2cm,花萼鍾狀,先端4齒裂,內面深暗綠色;花冠筒狀,萼等長或稍長,隨着花的成熟,花冠逐漸增長,接近成熟時,花冠的露出部分往往長於萼筒,其上毛茸亦較稀疏。花冠內表面紫棕色,先端4裂,裂片卵形,毛茸極稀疏;雄蕊4,着生在花冠管中部,質柔軟。氣微香,味微辛苦。 以色灰褐、花蕾排列緊密、有細毛茸、質柔軟、無枝梗及雜質者爲佳。
  五、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甲醇-水-醋酸(45:54.5:0.5)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326nm。理論板數按蒙花苷峯計算應不低於10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稱取蒙花苷對照品10mg,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蒙花苷0.1mg)。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0.5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60~90℃)100ml,加熱迴流2小時,棄去石油醚,藥渣揮幹,再加甲醇100ml繼續加熱迴流4小時,提取液置蒸發皿中,濃縮至適量,轉移至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0μl與供試品溶液5~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蒙花苷(C28H32O14)不得少於0.50%。
  六、主治用法:
  密蒙花味甘,性微寒,歸肝經,具有清熱養肝、明目退翳的功效,主要用於目赤翳障。本品甘寒,主入肝經,能清肝火,養肝潤燥,而明目退翳。用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羞明多淚、目生翳障等症,常與菊花、木賊等同用;若肝虛有熱,目昏乾澀,或生翳障者,可與枸杞子、沙苑子、菟絲子等藥配伍。《開寶本草》載,密蒙花“主青盲膚翳,赤澀多淚,消目中赤脈,小兒麩痘及疳氣攻眼。”《本草經疏》曰:“密蒙花爲厥陰肝家正藥,所主無非肝虛有熱所致。蓋肝開竅於目,目得血而能視,肝血虛則爲青盲膚翳,肝熱甚則爲赤腫淚,赤脈,及小兒痘瘡餘毒,疳氣攻眼。此藥甘以補血,寒以除熱,肝血足而諸證無不愈矣。”
  現代研究證實,密蒙花含刺槐素、刺槐甙等,其中刺槐素有維生素P樣作用,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及脆性,並有一定的抗炎及解痙作用。刺槐素與槲皮素相似,有維生素P樣作用。給小鼠口服25~100毫克/公斤,能減輕甲醛性炎症;50~100毫克/公斤還能降低皮膚、小腸血管的通透性及脆性。對大鼠離體小腸由氯化鋇、組織胺、乙酰膽鹼等引起的張力增加,刺槐素還有某些解痙作用。如注入大鼠小腸(40毫克/公斤)或給兔靜脈注射(10~25毫克/公斤),均可使膽汁分泌有短暫、輕度的增加,對膽管平滑肌有鬆弛作用。對兔靜脈注射25毫克/公斤能在25~30分鐘內使尿量略有增加(75%)。對正常大鼠,並不影響環己巴比妥引起的睡眠時間,而對四氯化碳性肝炎的大鼠,則能縮短睡眠時間。刺槐素毒性不大,小鼠半數致死量爲933毫克/公斤。在小鼠離體小腸標本上,以乙酰膽鹼致痙,刺槐素的解痙效力爲罌粟鹼的75%。
  七、藥方選錄:
  ①治風氣攻注,兩眼昏暗,眵淚羞明,瞼生風粟,隱澀難開,或癢或痛,漸生翳膜,視物不明,及久患偏頭痛,牽引兩眼,漸覺細小,昏澀隱痛,並暴赤腫痛,並皆療之:密蒙花(淨)、石決明(用鹽同東流水煮一伏時漉出研粉)、木賊、杜蒺藜(炒去尖)、羌活(去蘆)、菊花各等分。上爲細末,每服一錢,臘茶清調下,食後,日二服。(《局方》密蒙花散)
  ②治眼障翳:密蒙花、黃柏根(洗銼)各一兩。上二味,搗羅爲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食後。臨臥熟水下,或煎餳湯下。(《聖濟總錄》密蒙花丸)
  ③治眼羞明,肝膽虛損,瞳人不清:密蒙花、羌活、菊花、蔓荊子、青葙子、木賊、石決明、蒺藜、枸杞子。上各等分,爲末,每服三錢,食後清茶送下。(《銀海精微》密蒙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