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養生 > 健康養生

首次!個性化癌症疫苗的抗癌效|兩篇Nature同時發表

欄目: 健康養生 / 發佈於: / 人氣:3.15W

兩個臨牀試驗表明:根據個人特定的癌症突變定製的疫苗能夠在少數患者中避免腫瘤復發。這兩個最新進展由7月5日Nature上在線刊登的文章Animmunogenic personal neoantigen vaccine for patients with melanoma和PersonalizedRNA mutanome vaccines mobilize poly-specific therapeutic immunity against cancer所報道。這兩項研究是首次報道這種在學術界和工業界都獲支持的方法,能夠在人類中對抗癌症。這兩篇論文確實有力地表明瞭病人從臨牀試驗中獲益。

原理上來看,這種疫苗類似於用來對付傳染病的疫苗:在此情況下,外來入侵者的獨特成分——癌細胞與刺激免疫反應的藥物混合在一起。將混合物注入病人體內,以期引發足以抵抗入侵者的免疫攻擊。

但是,對於個性化的癌症疫苗,這些成分是針對每一個病人的,並且在癌症已經出現後給藥,而不是旨在防止發生。

1有效免疫反應阻止腫瘤復發

由馬薩諸塞州波士頓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CatherineWu領導的一個小組對六名患有黑色素瘤的人進行了個性化癌症疫苗的治療。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開始對每個病人腫瘤中編碼蛋白質的基因進行測序。他們選擇了最有可能產生免疫反應的突變蛋白,並以此作爲疫苗的基礎。

對於每個人,他們都制定了一個疫苗,其中包含對應於他們腫瘤突變的多達20個蛋白質片段。這些參與者是接受手術切除腫瘤的人,被認爲是癌症復發的高危人羣。但以前的方案是除非他們的癌症復發,纔會進一步的治療。Wu說,復發通常發生在大約一半的黑色素瘤患者身上。

兩年後,患者中的四名沒有看到腫瘤復發。雖然腫瘤在剩下的兩個參與者中有生長,都經藥物阻斷PD-1蛋白激活免疫系統後,而完全緩解了。

兩篇Nature同時發表:首次!個性化癌症疫苗的抗癌效

爲高危黑素瘤患者生成個性化新抗原癌症疫苗 Wu et al.

第二篇文章的研究小組由德國的Mainz大學的所UgurSahin領導,在每個病人用含有編碼10個突變蛋白質的RNA疫苗,治療了13例黑色素瘤患者。八名在接種時沒有可見腫瘤的病人在一年多後仍然沒有腫瘤。

其餘五名參與者的腫瘤在接種疫苗時已經擴散。腫瘤縮小的有兩人,但後來一個病人的腫瘤死灰復燃。第三個經歷PD-1抑制劑的後續治療後完全緩解。

兩篇Nature同時發表:首次!個性化癌症疫苗的抗癌效 第2張

通過接種疫苗廣泛調動對突變特異的免疫力 Sahin et al.

2未來的挑戰

個性化的癌症疫苗已經被證明能引起人類的免疫反應,在今年的4月份已成爲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年會的討論中心。但是這兩項新的臨牀試驗如今首次評估了這些免疫反應是否能成功地對抗腫瘤。華盛頓大學癌症免疫學家RobertSchreiber說雖然數量小、試驗缺乏對照組,但結果是令人鼓舞的。他指出,在學術界和工業界正在進行更大規模的試驗,研究人員對疫苗和PD-1抑制劑結合特別感興趣。他說:“我相信個性化疫苗是一種可行的方法。”

該領域仍面臨挑戰。這兩個團隊花了大約三個月的時間來定製和生產他們的疫苗——時間太長以至於不能延緩許多癌症的治療。但這兩個小組都表示,他們可以在擴大生產規模的過程中加快這一進程。Wu估計她可以把時間減到六週。

目前還不清楚有多少種癌症會對這種方法產生影響。如果癌症疫苗針對多個不同的癌症突變,癌症疫苗就可能發揮最佳作用,從而減少腫瘤對疫苗產生耐藥性的機會。黑色素瘤細胞的基因組傾向於攜帶許多突變,在設計疫苗時給研究者一系列的選擇。但是一些癌症可以提供的攻擊途徑更少。Wu說“我們必須考慮我們如何開展多方面的攻擊。但是到底需要多少個?我們還不知道。”

在此方法一系列臨牀試驗隨即會到來的熱潮中,研究者將逐漸找到治療癌症適合的方法,以及如何最好地將疫苗和其他治療方法結合起來。Sahin說:“我們正在進入合理的癌症免疫療法的下一個階段。”

End參考資料:1)An immunogenic personal neoantigen vaccine for patients withmelanoma

2) Personalized RNA mutanome vaccines mobilize poly-specific therapeuticimmunity against cancer

3) Personalized cancer vaccines show glimmers of success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