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養生 > 健康養生

這家三甲醫院更名了|天津人注意

欄目: 健康養生 / 發佈於: / 人氣:1.85W

昨天,在天津醫院第二屆創傷、急救院士論壇上,天津大學和天津醫院簽署全面合作協議。

天津醫院正式掛牌“天津大學天津醫院”!

這意味着,天津醫院更名了!以後可別叫錯啦!

天津人注意!這家三甲醫院更名了!

天津大學天津醫院掛牌

天津大學天津醫院掛牌,開啓了天津大學校院合作,醫工結合的發展新路,也標誌着天津大學的醫學發展進入新徵程,奠定了學校“強工、厚理、振文、興醫”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發展格局。

雙方將本着提高天津市醫學教育綜合實力和臨牀研究國際競爭力、深入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拓展天津市醫學學科體系、加強醫學工程轉化的共同初衷,本着“學科交叉、優勢互補、合作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在科技、教育、人才培養和科技開發等方面建立全面和長期合作關係。

根據協議,雙方將主要在以下六個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天津人注意!這家三甲醫院更名了! 第2張

共同推動科研平臺和臨牀基地共享,合力建設相關領域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在科研上開展全面合作,鼓勵教師、醫生聯合申報各類科研項目,開展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的科研合作;合作建立“天津大學轉化醫學中心”,優先啓動生物醫學工程、生物信息與醫學信息工程、新型醫療儀器、材料及藥物開發、臨牀基地建設等領域的合作;在人才培養方面,共同致力於醫學拔尖創新人才、“新工科”醫工複合人才的培養,重點培養高層次臨牀醫學、醫學工程及轉化醫學人才;在學術交流方面,聯辦國際期刊、國際會議、國際學術組織等,積極探索醫學領域的產、學、研、用的長效融合機制;此外,將互派學術帶頭人、項目負責人、青年教師/醫生、科研人員到對方單位學術掛職,以客座教授、兼職導師等形式聯合招收、培養研究生。

天津人注意!這家三甲醫院更名了! 第3張

雙方簽署合作協議

天津醫院歷史底蘊深厚,其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861年天津英屯軍醫院,後建立馬大夫紀念醫院,爲近代中國第一所規模完整的西醫院,在此基礎上誕生了中國政府最早自辦的西醫學堂“北洋醫學堂”。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北京協和醫院被迫停辦,方先之、朱憲彝等原協和醫院醫師來到天津,先後籌辦天和醫院、天津骨科醫院(國內首家骨科醫院),後幾經合併調整。1972年最終定名的“天津醫院”在當時成爲亞洲最大的骨科醫院。

天津人注意!這家三甲醫院更名了! 第4張

1950年前後,天津馬大夫醫院濟華護士學校畢業合影

天津人注意!這家三甲醫院更名了! 第5張

1979年,天津醫院首屆全國骨科護士進修班結業師生留念

現在的天津醫院主要由原天津醫院、天和醫院及天津市幹部療養院合併組成,擁有河西、和平、南開三個院區,在保持原有學科優勢、學科特色的基礎上,實現優勢互補,形成以骨科、創傷急救、血管外科、老年醫學、康復醫學等學科爲特色,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預防保健爲一體,綜合實力居全國領先水平,學科齊全的大型現代化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和區域醫療中心。

天津人注意!這家三甲醫院更名了! 第6張

現在的天津醫院

興辦醫科、醫工結合是北洋大學和天津大學一直以來不懈的追索與努力目標。歷史上,曾有過兩次興辦醫科的嘗試與規劃。1937年,時任北洋工學院院長的李書田在籌備復建北洋大學時,擬定《國立北洋大學籌備緣起及分期完成計劃》,就把“添設醫學院”,“添設醫科研究所”列入其中,終因種種原因未能成行。1979年,在時任天津大學校長李曙森和天津醫學院(現天津醫科大學)校長朱憲彝的倡導下,天津大學在國內首批創建生物醫學工程專業。1980年,該專業招收的第一批五年制本科生入學,10名來自天大,10名來自醫學院,開啓了醫工聯辦該專業的先河。

2017年初,天津大學決定成立“天津大學醫學工程與轉化醫學研究院”(簡稱“醫工院”),來進一步優化學科佈局,拓展醫學學科。醫工院依託生物醫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搭建“醫工結合學科交叉平臺”,促進學校工科、理科等傳統優勢學科與醫學學科的交叉融合發展。醫工院的建設以重大醫學需求爲牽引,引進高水平人才團隊,瞄準醫學工程與轉化醫學的國際前沿領域,高起點發展神經工程與組織工程等相關研究方向,大力推進醫工結合示範平臺和醫學成果轉化平臺建設,力爭成爲國際上有特色有影響的醫學創新研究基地與高端醫學科技人才培養基地。

“醫工院”的建立與“天津大學天津醫院”的掛牌是天津大學依託工科優勢、密切結合臨牀、佈局醫學發展的兩項重要舉措。

天津大學天津醫院掛牌後,原天津醫院附設的天津市骨科研究所、天津市中西醫結合骨科研究所、天津市運動醫學研究所和天津市創傷交通研究所,也將正式納入“天津大學醫工院”分支機構體系共同建設發展,促進綜合科研實力和學科水平的提升。

據悉,天津醫院第二屆創傷、急救院士論壇匯聚了19位兩院院士,旨在促進創傷、災難與急診醫學的學術交流,進一步提升急診醫學、創傷救治及災難醫學救援的學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