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好的作品可以打通邊界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2.99W

“……少年明子,你正站在人生和時代的門檻前!”

好的作品可以打通邊界

這是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編劇馮俐在改編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的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時在劇本題記中寫的一句話。

7月7日~10日,國內首部“成長戲劇”——《山羊不吃天堂草》在第七屆中國兒童戲劇節上作爲開幕劇目與觀衆見面。在多數兒童劇趨向低齡化、娛樂化的當下,這部作品顯得有些逆“潮流”而動。因爲,它不僅將受衆“上調”至不被市場看好的青少年羣體,內容上還聚焦了一羣與城市少年觀衆距離較遠的打工孩子的成長故事。

但在馮俐看來,對於特殊成長期的青少年來說,比起“語數外”、“數理化”等學科,看似“無用之用”的文學藝術,卻是改善人性、建全人格、滋潤心靈的“大用之用”;而劇中所講述的以主人公少年“明子”爲代表的進城打工孩子的成長故事,其背景和人羣則是對一個獨特的歷史時期的見證和紀錄,它所表達的生命追問和價值堅守具有永恆意義。因爲,無論社會身份、年齡大小,每一個人、每一個時刻,都站在不斷選擇、不斷成長的門檻前。

“首次與曹文軒合作,爲什麼會選擇這樣一部作品?”

對於記者的疑問,馮俐解釋道:“2016年,在曹文軒榮獲國際安徒生獎(世界兒童文學最高榮譽)的第一時間,我們就向他表達了合作的意願。因爲中國兒童劇需要更有分量的作品。實際上,曹老師的長篇小說多是現實題材,在閱讀了其大部分的長篇小說後,我最終選定了他在上世紀90年代初創作的這部具有結實的社會背景、深刻思想性和獨特寓言性的作品。當時,曹文軒老師聽到我的選擇,沉思了幾秒鐘,對我點頭說:‘很有眼光。’”

在兒童文學領域,有一種文學樣式叫“成長文學”,曹文軒的作品在這方面是具有開創性和代表性的,這部戲之所以定義爲“成長戲劇”就是由此借用而來。在馮俐看來,所謂成長,不僅僅只屬於青少年——人的一生都在經歷不斷成長的過程。成長,是在不斷的選擇中一次次完成的。每個人的每一次選擇,都是艱難的,甚至是“驚心動魄”的。這部同名小說和戲劇,都以“成長”爲題,通過一個孩子從農村走向城市、從家庭走向社會、從孩子走向成人的心靈成長過程,在不斷越過“溝溝坎坎”、在誘惑和危機的懸崖邊兒上收手駐足,在人生苦難和生活磨礪中逐漸形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從而長大成人的故事,讓觀衆在這個並不熟悉的社會羣體的人物身上,看到熟悉的自己。

但將一部好的文學作品改變成戲劇作品卻絕非易事。畢竟,小說是“敘述”的藝術,憑藉的多是文字描述;而戲劇是“動作”的藝術,需要通過戲劇動作和人物臺詞來完成。二十萬字小說的情節需要的是“化學反應”後重新選擇、集合、組織。因此,好的改編作品應該是:保持小說的文學品質,創造戲劇的獨特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

除了改編過程中的藝術技巧,編劇馮俐希望這兩種形式在藝術追求上能夠達成一致,那就是同名戲劇也能兼備這樣一種“民族性”和“世界性”。

世界安徒生獎評委之一的艾麗森女士曾對曹文軒先生的作品有一句評價:“曹文軒對人生起伏的描寫非常具有中國特色,但同時又能引起全世界的共鳴。”對人類共性話題進行具有民族個性的表達,這是曹文軒文學作品的價值所在,也是他獲獎的根本原因。

“我在改編時始終自覺追求着小說所具備的這種品質,希望打通這一點,就可以打通走進劇場的人們(即生活相對優越的城市人羣)對劇中這些‘底層人羣’的理解;就可以打通成年人與青少年成長心路的理解;就可以打通不同國家的人對中國故事的理解。好的作品,最顯著的標誌在於它們可以不受限,打通一切邊界。通過一個少年的成長,可以折射出時代的成長、國家的成長。明年正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放在這個時代背景下來看這部劇,相信會有更多的感悟。”馮俐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