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錢穆給美國學者上了"一堂中國文化課"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5.3K

錢穆給美國學者上了"一堂中國文化課"

《禮樂文明與中國文化精神》,彭林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彭林

我們經常講東方文化、西方文化,其實很少有人考慮,東、西方文化的根本不同點在哪裏?我在《禮樂文明與中國文化精神》一書中談到西方文化源於宗教文化,而東方文化不是宗教文化,它以人文精神爲主幹,這是一個根本區別。

西方文化認爲人性是惡的。亞當和夏娃不聽上帝的話,偷吃禁果,上帝把他們兩個趕走;然而還不解氣,爲了表示更嚴厲的懲罰,就給他們訂了一個契約,說你們的孩子生下來以後,不管生到哪一代,他的靈魂裏面都會有一個與生俱來的魔鬼——撒旦,這個撒旦在你體內會慫恿你去做壞事。所以,需要向上帝禱告。否則,就會無惡不作,成爲惡魔,最後被打入地獄接受懲罰。也因此,西方人要靠宗教來救贖,尋求自我的解脫。

中國沒有救世主,中國文化一般傾向認爲人性是善的。人一生下來便註定是可以教育的。人的靈魂可以不斷昇華,因爲人的生命裏有仁、義、禮、智四個善端。人的這些善端是與生俱來的,動物則不具備,所以動物是永遠不能教育的。而人之所以爲人,是因爲我們有一個善良的本性。只是在社會上待久了,這個本性可能會被灰塵遮住,所以需要慢慢地把灰塵除掉,要培養它,讓它茁壯成長。這是一種說法。另一種說法,是錢穆先生所說的。有位美國學者拜訪他,請他談談什麼是中國文化。錢先生高屋建瓴,非常扼要地給他上了一堂課。這個美國人就把這段談話整理成了文字,取名《一堂中國文化課》,出版後影響很大。

錢先生說:“中國文化的核心是禮。在西方語言中沒有‘禮’的同義詞。”“禮”在西方語言裏沒有對等的詞可以翻譯,西方文化裏的那套禮,諸如打領帶、塗口紅,這是16至18世紀,在凡爾賽宮爲了顯示貴族的高雅身份而弄出來的,在這之前沒有這一套。我曾在巴黎待過一個多月,當時有一位非常有名的漢學家,八十多歲,送我幾篇文章,其中有篇文章一開頭就說:“西方是靠宗教和法律來管理社會,而中國人不然,中國人是靠禮來管理社會的。”我當時想,原來西方學者也同意錢先生的這個說法,後來一查,其實唐君毅、徐復觀等20世紀三四十年代許多學者也持這個觀點。

錢先生接着講:“禮是整個中國人世界裏一切習俗、行爲的準則,標誌着中國的特殊性。正因爲西語中沒有‘禮’這個概念,西方只是用風俗之差異來區分文化,似乎文化只是影響其所及地區各種風俗習慣的總和。”他說得非常正確。我們到歐洲去,幾天之內就可以八國遊,而在中國,同樣的時間遊八個省都很困難。因爲歐洲有的國家太小了,像梵蒂岡、摩納哥。在西方人看來,只要方言和風俗不同,就是不同的國家。而中國就不能這樣分。你看江蘇,蘇南、蘇北的方言、風俗就差別很大。廣東就有客家話、潮州話、廣州話幾大語系。福建那裏的語言也很複雜。而黑龍江跟海南的方言、風俗更是不能比。可是,中國幾千年來卻都是統一的,因爲中國文化在方言和風俗之上有一個更高的東西,那就是共同的道德理性的具現,就是“禮”。“禮”,維繫着大江南北、黃河上下所有的中國人,並在“禮”這個層面上得到一致的認同。所以西方是小國寡民,而中國這麼大,卻牢不可分,即使暫時分離了,馬上又會積極地合起來。因爲我們始終都是一個整體,一個文化認同的整體,這是西方人無法理解的。

錢先生還說:“無論在(中國的)哪兒,‘禮’是一樣的,‘禮’是一個家庭的準則,管理着生死婚嫁等一切家務和外事。同樣,‘禮’也是一個政府的準則,統轄着一切內務和外交,比如政府與人民之間的關係,徵兵、簽訂和約和繼承權位等等。要理解中國文化非如此不可,因爲中國文化不同於風俗習慣。”現在,有很多人在講禮俗,其實禮是禮,俗是俗,是不同的。俗是一種生活習俗,比如,過年吃湯圓還是吃餃子,放鞭炮還是貼門神,都是風俗。湯圓可以吃也可以不吃,門神可以貼也可以不貼,鞭炮可以放也可以不放。風俗是約定俗成的習慣,“禮”不一樣。“禮”是大家要遵守的,是體現道德的。中國有的地方罵人很厲害的那句就是“缺德”,或者罵得更狠點,“缺八輩子德”!言外之意是,缺了德就不是人!所以錢先生說:“要了解中國文化,必須站到更高來看到中國之心。”

(作者爲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