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部分小區立體車位成雞肋|用不了沒錢修拆不掉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3.08W

爲緩解小區停車難問題,不少小區建設了立體車位,但當時“高大上”的事物,現在不少卻成了擺設,有些甚至廢棄成了垃圾。北京晨報記者走訪發現,年久失修的立體車位鏽跡斑斑,已經多年停不了車,拆除又需花成本。業主普遍反映,立體車位收費較貴,停車麻煩,不願使用。此外,立體車位的維護和修理成本也較高,導致被冷落,成了雞肋。

用不了沒錢修拆不掉 部分小區立體車位成雞肋

案例A 廢棄多年 無法拆除

在工體南路小區有一立體停車場已廢棄多年,上面車位堆滿廢舊家電。北京晨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該立體車場就在工體南路小區門口的停車場內最東側,四個立體車位並排擺放,佔地上百平方米。該立體車位分爲四層,每層上有8個停車臺,最多可同時停放32輛車。立體車位的鋼架已鏽跡斑駁,上下層開關已經不能使用,零件也四處散落。不僅如此,在車位附近堆滿冰櫃、舊傢俱、酒瓶紙箱等雜物。

小區居民告訴記者,該立體車場是2000年左右建起來的,“建好之後,就用了一兩年的時間,後來,只要小區內有平面車位,大家就搶着在平面車位停車,不願費勁往立體車位上停,設備漸漸就荒廢了。”居民稱,那時小區內的車沒有現在這麼多,可隨着周邊車位越來越緊張,大家才又關注上了立體車位。“它又不能用,卻還佔着地方”。

據瞭解,早在2013年,該立體停車位的產權方鴻安停車庫製造有限公司負責人曾表示,停車場是2000年他們和一家公司合作而建的,一家出地,一家出設備。但半年後出地皮的公司不再按合同履行,雙方合作失敗後設備便也沒再挪動。目前,雙方仍在訴訟,也導致立體車位無法修繕或拆除。

案例B 沒錢修 成大型廢品

在大興區宏大南園小區內,三個立體車位僅一層停了幾輛車,需要手動操作才能升降的二層車位已嚴重鏽蝕,四周放着各種雜物。居民告訴記者,該立體車位修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剛開始還有人用,但因爲操作麻煩,所以漸漸就沒有人用了。十幾年前車位就壞了,無法升降,一直沒人修。到現在,還這麼扔着”。小區居民稱,住戶停車需求越來越大,“下班晚就得開車繞小區找空位,如果這個立體車位能充分利用起來,多少能減輕點壓力”。不僅如此,居民稱,物業雖告知過立體車位已損壞,如果將車放在一層,可能會有被二層墜物砸車的風險,可居民還是冒險將車子停在一層,“誰讓小區實在是沒地方呢”。

對此,物業工作人員也很無奈,該車位二層損壞無法使用,但該車位非物業所有,而是屬於開發商,“不是物業財產,也沒有這筆專項資金,維修和拆除都很難”。他們稱,幾次和開發商商量立體車位的處理問題,但開發商根本不迴應,直到2005年,他們已經聯繫不上開發商。“我們不敢私自拆除,而且拆除的費用也不應該由我們負責。”物業人員稱。

探因 立體車位售價高使用麻煩

北京晨報記者走訪瞭解,大部分小區立體車位和平面車位基本是同時在銷售,價格上立體車位相對貴一些,銷售量也比平面車位少。目前,中檔小區的立體車位銷售價15萬左右,高檔小區有的立體車位高達20萬元左右。據一小區物業經理介紹,爲建造立體停車位,小區物業和業委會一起商討決定分三次投資,建造立體停車位。“我們小區的人口密度大,地上車位不夠停,居民天天因爲車位打架。後來大家商量好,集資建立體車位,總投資100萬左右。參與投資的業主有20年使用權。沒有交費的業主如果使用,每小時6元,每個月1800元。相比平面車位,的確是貴了一點。”

居民反映,使用不便也是立體車位遇冷的一大原因。一居民告訴記者,“立體車位不好停,我的車子比較大,一旦停不好,很容易劃了輪轂。”也有居民稱,在新聞裏看到類似車位發生故障,二層車掉下來砸了一層的車,心中害怕便不再使用。

記者在大興宏大南園看到,車輛要開進立體車位的一層,需要兩側輪胎分別駛入兩條只比輪胎稍寬一點的鋼架內,技術差點的司機還真有點懸,“車位小,而且不夠高,稍微大一點的車不容易進去。”除此之外還有車主表示,建設車位的鋼架子一旦生鏽,降雨時雨水會帶着鐵鏽滴落在車身上,難以清洗。

本來想購買立體車位的王先生稱,由於擔心機械故障、停電等因素,他綜合考慮後還是購買了平面車位。“很多鄰居也和我一樣,覺得日常維護不到位的話容易壞,到時候可就麻煩了,但地面上的車位就不會有這些問題。”

建議 業主集資合法建立體車庫

在2016年年底,市交通委在媒體發佈會上公開表示,支持老舊小區建立立體停車位來解決停車難的問題。在《2016北京市緩解交通擁堵行動計劃》中也明確鼓勵建造立體停車位。

政策很力挺,但架不住現實很殘酷,如何能讓立體車位更好地延續性使用?北京建築大學城市與規劃工程學院陳教授表示,“在建設立體車位前,物業或開發商要和業主進行協商,確定業主有所需要後,再進行建造。同時,將後期的養護維修費用確定下來,並設立專項資金,以保證使用期間的正常運作。”此外他稱,業主集資建設立體車庫是值得借鑑的,“在相關規劃與手續都合法的前提下,業主集資建立體車庫、實現小區內停車問題的居民自治,這是一個可取的發展方向。”

借鑑 共同維護解決小區車位缺失

在走訪調查中,記者也發現,絕大部分立體車位都遭遇尷尬,但也不乏小區成功使用立體車位,並解決了停車難的問題。在馬甸橋南的吉第嘉園小區,因爲地上空間緊張,開發商和物業一起在地下停車庫內建設立體車位,使得小區地下車位數增加了一倍。“物業和開發商想辦法解決了我們的停車問題,哪怕是比外面的小區貴一點,我們也能接受。”業主說。

該小區物業表示,目前北京小區內立體車庫多爲開發商建設,開發商對立體車庫有所有權,也有維修義務,物業日常也會對立體車位進行維護。“但立體車庫維護和運營成本高、收益少,有的開發商並不重視。我們是在和業主協商後,大家集資來維護車位的。”

北京晨報現場新聞 記者 張靜雅 文並攝 線索:辰先生

■記者手記

一頭熱的事兒,少幹!

機動車驟增,車位也逐漸成了稀缺物。毋容置疑,能將平面車位發展成立體車庫,確實是解決停車難的突破口之一,況且,這種做法在國外並不鮮見。據公開數據顯示,在日本,三年前機械停車位就已達296萬個;在韓國,機械停車設備近幾年增速在30%左右。

立體車位縱有千般好,可在咱們身邊就是發展不起來,我想,這跟咱們某些開發商和物業一拍腦門兒的決定不無關係。在他們看來,建好圈錢是第一位的,幾乎不考慮發展的可持續性。需求是否旺盛?設計是否合理?價格是否公道?維修是否及時?這些好像都是浮雲。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建起來再說。如此,讓本該給業主帶來便利的立體車位成爲垃圾,甚至是一種負擔。

立體車位的尷尬現狀,折射出供求關係的矛盾。產品不合格或走不進消費者的內心,消費者就必然用腳來投票,最終尷尬的是自己。好例子也不是沒有,這不有些小區人家就做得很不錯嘛,因爲業主提前介入了規劃甚至集資,即便價格貴一點,市場還是相當認可的,這大概就是小區裏的供給側改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