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可以故意殺|法律專家:藍鯨遊戲組織者致人自殺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1.71W

連日來,全國15省份的公安網絡安全保衛總隊先後通過官方微信公衆號,呼籲公衆抵制“藍鯨”死亡遊戲,並及時舉報。

法律專家:藍鯨遊戲組織者致人自殺 可以故意殺

這款由俄羅斯傳入中國的網絡遊戲,它要求參與者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各種自虐、自殘任務,最終以自殺結束。目前中國尚無因玩此遊戲而自殺、自殘的報道和公開通報的案例。

如果發生自殺、自殘案例,組織指揮者涉嫌什麼罪名?假如有人在玩此遊戲,尚未到發佈自殘、自殺任務那一步,組織指揮者又涉何罪名?澎湃新聞()就此採訪了法律界人士。

“致人自殺,可以故意殺人罪論處”

5月9日,QQ安全中心迴應社會關切,提醒道:“藍鯨遊戲”這類行爲已經涉嫌組織、教唆他人自殺自殘,屬於違法犯罪行爲,一經發現將立即向司法機關舉報。

但在中國刑法中,沒有單獨的教唆罪罪名。教唆他人實施什麼犯罪,就以什麼罪名論處。

北京慕公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昌鬆分析,“藍鯨”死亡遊戲的過程大致可簡化爲:遊戲的組織指揮者對遊戲者實施循序漸進的“精神控制”,一步一步讓遊戲者對生活產生絕望,並在絕望情緒中聽從組織指揮者的命令,伺機實施自殺行爲。

“我認爲,組織指揮者成立故意殺人罪,因爲其主觀上有殺人的故意,希望並積極追求遊戲者死亡的後果;客觀上實施了通過遊戲方式,讓遊戲者喪失生活意志,進入死亡陷阱,最後借遊戲者之手殺掉遊戲者的行爲。”劉昌鬆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說,如果行爲人年滿14週歲,達到實施故意殺人罪刑事責任年齡,就完全符合了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成立了該罪。

“教唆自殺的行爲能否直接認定爲故意殺人罪,存在爭議。如果能將‘藍鯨’遊戲的幕後操控者認爲是故意殺人罪的‘間接正犯’,就可以避免這個爭議。能否認定間接正犯,就要看‘藍鯨’遊戲的幕後操控者在多大程度上支配了遊戲者的自殺行爲。”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刑法學博士童策說。

“間接正犯”是刑法中的理論,即行爲人將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不滿14週歲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或不能控制自己行爲的人)當成工具而實施犯罪,危害行爲雖然爲後者實施,但可將後者的行爲及其後果直接評價到前者身上,相當於前者自己實施的犯罪(間接實行犯或間接正犯)。

“從‘藍鯨’遊戲規則來看,它通過一步步的任務,慢慢支配了自殺自殘者的行爲,可以構成間接正犯。”童策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說,如果遊戲最終致人自殺,則以故意殺人罪論處,若致人自殘,則以故意傷害罪論處。

“如果已經在使用工具實施這種犯罪行爲,因爲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應成立犯罪未遂,可比照從輕或減輕處罰。”劉昌鬆說。

律師建議出臺司法解釋

童策分析說,如果已經有人在玩遊戲,但是還沒到組織指揮者發佈自殘、自殺任務那一步,且又有自殘、自殺的危險,可構成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的預備犯;如果已經發布了自殺、自殘任務,最終未自殺、自殘,則構成未遂。

此外,“藍鯨”遊戲屬於網絡遊戲,根據《刑法修正案(九)》的規定,利用信息網絡爲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發佈信息,情節嚴重的,還可成立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既構成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又構成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童策說。

劉昌鬆建議國家像過去應對邪教犯罪一樣,緊急制定刑事應對政策,政府主管部門可出臺規定,禁止引進這類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遊戲以及嚴厲的罰則;最高法、最高檢聯合出臺司法解釋明確規定,一旦有人利用這類遊戲致人死亡,即適用刑法故意殺人罪或故意傷害罪(看命令自殺還是自傷而定)追究其刑事責任。

他還提醒,玩家不要高估自己的意志,去冒險嘗試這種可能喪命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