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生活小竅門 > 中藥

川軍的功效與作用

欄目: 中藥 / 發佈於: / 人氣:1.21W

川軍的功效:

川軍的功效與作用

川軍即是大黃,別名將軍、黃良、火參、膚如、蜀大黃、錦紋大黃、牛舌大黃、錦紋、生軍。有攻積滯、清溼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的功效。川軍生用瀉下作用較強,熟用則瀉下作用較緩而長於瀉火解毒,清利溼熱;酒制川軍功擅活血,且善清上焦血分之熟;炒炭川軍常用於涼血止血。川軍即指我們所熟悉的大黃,是大黃的別名之一。

川軍是多種蓼科大黃屬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稱,也是中藥材的名稱。在中國地區的文獻裏,“大黃”指的往往是馬蹄大黃。在中國,大黃主要作藥用,但在歐洲及中東,他們的大黃往往指另外幾個作食用的大黃屬品種,莖紅色。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芽前採挖。除去細根,颳去外皮,切瓣或段,繩穿成串乾燥或直接乾燥。中藥大黃具有攻積滯、清溼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別名:將軍、黃良、火參、膚如、蜀大黃、錦紋大黃、牛舌大黃、錦紋、 生軍、大黃。

 川軍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苦,寒。

歸經:胃經;大腸經;肝經;脾經

功效:攻積滯;清溼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

主治:實熱便祕;熱結胸痞;溼熱 瀉痢;黃疸;淋病;水腫腹滿;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胃熱嘔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經閉;產後瘀滯腹痛;癥瘕積聚;跌打損傷;熱毒癰瘍;丹毒;燙傷。

來源:川軍爲蓼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根和根莖。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2g;瀉下通便,宜後下,不可外煎;或用開水泡漬後取汁飲;研末,0.5-2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水洗、塗。煎液亦可作灌腸用。大黃生用瀉下作用較強,熟用則瀉下作用較緩而長於瀉火解毒,清利溼熱;酒制功擅活血,且善清上焦血分之熟;炒炭常用於涼血止血。

 川軍的作用:

1、川軍用於大便燥結,積滯瀉痢,以及熱結便祕、壯熱苔黃等症。

川軍瀉下通便、清除積滯,故可用於大便不通及積滯瀉痢、裏急後重、溏而不爽等症;又因它能苦寒泄熱,盪滌腸胃積滯,對於熱結便祕、高熱神昏等屬於實熱壅滯的症候,用之可以起到清熱瀉火的作用。在臨牀應用時,本品常與芒硝、厚朴、枳實等配伍。

2、川軍是一味瀉火、破積、行瘀的要藥,使用少量,又有健胃作用,可隨配伍的不同而發揮它的特長。如配以芒硝,可攻下破積;配以附子,可溫陽降濁;配以茵陳,可清化溼熱;配黃芩、黃連,可瀉火涼血;配黃連、檳榔,可清熱導滯,用於溼熱下痢、裏急後重;配丹皮、赤芍、桃仁等,可活血祛瘀,用於血瘀經閉、損傷瘀血或腸癰初起等症;又如用本品少量,配合烏賊骨,可清熱而制酸,治胃痛泛酸、脘部灼熱等症。

3、川軍用於產後瘀滯腹痛,瘀血凝滯、月經不通,以及跌打損傷、瘀滯作痛等症。

大黃入血分,又能破血行瘀,故可用於上述瘀血留滯的實症,在使用時須配合活血行瘀的藥物,如桃仁、赤芍、紅花等同用。

此外,大黃又可清化溼熱而用於黃疸,臨牀多與茵陳、山梔等藥配伍應用;如將本品研末,還可作爲燙傷及熱毒瘡瘍的外敷藥,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4、川軍除內服外,又可外敷治熱毒癰腫、水火燙傷,也是取它瀉火解毒的功效。

5、川軍用於火熱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熱毒瘡癤等症。 大黃瀉下泄熱,有瀉血分實熱的功效,故又能用治血熱妄行而上溢,如吐血、衄血;對目赤腫痛、熱毒瘡癤等症屬於血分實熱壅滯的症候,可配黃連、黃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1、川軍治大便祕結:大黃二兩,牽牛頭末五錢。上爲細末,每服三錢。有厥冷,用酒調三錢,無厥冷而手足煩熱者,蜜湯調下,食後微利爲度。(《素問病機保命集》大黃牽牛丸)

2、川軍治傷寒陽明腑證,陽邪入裏,腸中有燥屎,腹滿痛,譫語,潮熱,手足濈然汗出,不惡寒,痞滿燥實全見者,,以此湯下之:大黃(酒洗)四兩,厚朴(炙,去皮)半斤,枳實(炙)五枚,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二升,去滓,納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餘勿服。(《傷寒論》大承氣湯)

3、川軍治產後惡血衝心,或胎衣不下,腹中血塊等:錦紋大黃一兩,杵羅爲末,用頭醋半升,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用溫醋化五丸服之,良久下。亦治馬墜內損。(《千金方》)

4、川軍治婦人經血不通,赤白帶下,崩漏不止,腸風下血,五淋,產後積血,癥瘕腹痛,男子五勞七傷,小兒骨蒸潮熱等證,其效甚速:錦紋大黃一斤,分作四份;一份用童尿一碗,食鹽二錢,浸一日,切曬;一份用醇酒一碗,浸一日,切曬,再以巴豆仁三十五粒同炒,豆黃,去豆不用;一份用紅花四兩,泡水一碗,浸一日,切曬;一份用當歸四兩,入淡醋一碗,同浸一日,去歸,切曬。爲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取下惡物爲驗。未下再服。(《醫林集要》無極丸)

5、川軍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金匱要略》瀉心湯)

6、川軍治久患腹內積聚,大小便不通,氣上搶心,腹中脹滿,逆害飲食:大黃、芍藥各二兩。上二味末之,蜜丸,服如梧桐子四丸,日三,不知,可加至六、七丸,以知爲度。(《千金方》神明度命丸)

7、川軍治時行頭痛壯熱一二日:桂心、甘草、大黃各二兩,麻黃四兩。上四味,治下篩,患者以生熱湯浴訖,以暖水服方寸匕,日三,覆取汗,或利便瘥。丁強人服二方寸匕。(《千金方》水解散)

8、去五臟溼熱穢濁。治飲食停滯,胸脘脹痛,頭暈口乾,二便祕結:大黃十斤,切作小塊,用泔水,浸透,以側柏葉鋪甑,入大黃,蒸過曬乾,以好酒十斤浸之,再蒸收曬乾。另用桑葉、桃葉、槐葉、大麥、黑豆、綠豆各一斤,每味煎汁蒸收,每蒸一次,仍用側柏葉鋪甑蒸過曬乾,再蒸再曬。制後再用半夏、厚朴、陳皮、白朮、香附、車前各一斤,每味煎汁蒸收如上法,蒸過曬乾,再用好酒十斤,制透,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二錢,或爲散亦可。(《銀海指南》清寧丸)

9、川軍治虛勞吐血:生地黃汁半升,川大黃末一方寸匕。上二味,溫地黃汁一沸,納人黃(末)攪之,空腹頓服,日三,瘥。(《千金方》)

10、川軍治大人小兒脾癖,並有疳者:錦紋大黃三兩,爲極細末,陳醋兩大碗,砂鍋內文武火熬成膏,傾在新磚瓦上,日曬夜露三朝夜,將上藥起下,再研爲細末;後用硫黃一兩,官粉一兩,將前項大黃末一兩,三味再研爲細末。十歲以下小兒,每服可重半錢,食後臨臥米飲湯調服。此藥忌生硬冷葷魚雞鵝一切發物。服藥之後,服半月白米軟粥。如一服不愈時,半月之後再服。(《昔濟方》於金散)

11、川軍治奶癰:川大黃、粉草各一兩。上爲細末,以好酒熬成膏,傾在盞中放冷,攤紙上貼痛處,仰面臥至五更。貼時先用溫酒調(服)一大匙,明日取下惡物,相度強弱用藥,羸弱不宜服。(《婦人良方》金黃散)

12、川軍治口瘡糜爛:大黃、枯礬等分。爲末以擦之,吐涎。(《聖惠方》)

13、川軍治湯火灼傷:莊浪大黃(生研),蜜調塗之,不唯止痛,又且滅瘢。(《夷堅志》)

14、川軍治凍瘡皮膚破爛,痛不可忍:川大黃爲末,新汲水調,搽凍破瘡上。(《衛生寶鑑》如神散)

川軍用藥禁忌:

凡表證未罷,血虛氣弱,脾胃虛寒,無實熱、積滯、瘀結,以及胎前、產後,均應慎服川軍。

服用川軍後,其色素會從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現黃色。此外,哺乳婦女服用後,嬰兒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瀉,因此授乳婦女不宜服用。由於本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婦女胎前產後及月經期間也必須慎用。

如用川軍瀉下通便,煎服時應後下,或用沸開水泡汁,否則藥效會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