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高溫下有汗水也有高|店家和外賣員聯手"掘金"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1.44W

昨日,長沙市氣象局發佈高溫紅色預警,長沙熱浪持續“加碼”,氣溫直逼40℃。

一到中午,各飯店門口、寫字樓下,聚集着穿着或紅色或黃色的“騎士”,他們翹首以盼,焦急地望着廚房、電梯口的位置。

店家和外賣員聯手"掘金" 高溫下有汗水也有高

7月20日,武漢高溫持續,送外賣的小哥喝水降溫。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

高溫熱浪來襲,嚇退了外出覓食的食客,卻催熱了外賣經濟潮,鼓了外賣“騎士”的腰包。在這個夏日,誰在盡享網絡經濟紅利?昨日,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奔跑騎士

7月工資要多出1000多元

“您好!李小姐外賣,請簽收!”昨日下午2時30分,27歲的“騎士”羅天匆忙趕到五里牌,將當天跑的第20單交到客戶手中時,黃色制服已經溼了一大半,臉頰上掛滿汗珠。

快速接單、火速取貨、趕忙送貨,這是羅天近兩三個月工作的全部軌跡。早上9時半,匆匆吃過早餐後,羅天就迎來了一天的“奔跑”。別人吃飯,他在送單;別人休息,他在吃飯。

“年輕就想多跑一跑,辛苦一點,賺的也多一點!”羅天笑着對記者說,“前兩個月每天差不多隻能跑30多單,隨着氣溫持續升高,7月開始每天大都在40單以上,有時甚至可以達到60單。”

食客們對高溫的忌憚、對外賣的依賴,讓外賣騎士們的腰包也鼓了起來。羅天表示,今年4月,他加入美團外賣,起初工資只有3000多元,但由於勤奮,加上高溫天氣,僅兩個月就成爲了長沙市內業務量排行前五的騎士,“估計這個月的工資有5000多元,比之前多1000多元。”

笑容背後也藏着心酸。前幾天,羅天接到一個送冰淇淋的單。頂着烈日,送到客戶手中時,冰淇淋早已融化。“這怎麼回事?我不要!”顧客拒絕收單。無奈之下,羅天只好自掏腰包重新買了一份送給客戶。“以後我就有經驗了!像這種高溫天氣,要送冷飲,我就得向商家要點冰,防止融化太快!”

外賣商家

有外賣和無外賣店家,業績兩重天

“麻煩幫我送快一點啊!”位於芙蓉區迎賓路的果樂園的店主陳佳遞過手中的果盤向外賣騎士說道。

這家擁有5個員工的水果店,要從上午8時一直忙到晚上12時。達達、餓了麼、美團等外賣平臺的騎士每天都要在店門口排隊。“現在大多數的點單是水果拼盤,要切還要裝,有些還要榨汁。”劉佳從貨架上挑出幾個芒果說道,“這幾天天氣熱了,光美團天天就有100多單,還有不停的催單電話。”記者從餓了麼金牌商戶榴芒食客飲品店瞭解到,近年來,隨着外賣行業的發展,外賣在消費者中的普及,再加上夏季高溫來襲,飲品外賣訂單額也有了明顯的上升,日營業額均在3000多元。

昨日中午,記者在東二環附近的一家脆皮雞米飯店看到,切雞塊、裝米飯、打包,店員忙得不可開交。這家開張僅兩個月的餐飲店,外賣業務月銷量已超過10000單。

有人歡喜有人愁。“天一熱,外出吃飯的人也越來越少,像我們這樣的老店,生意是越來越不好做了!”中午12時,由於沒有外賣業務,頂着烈日來店吃飯的客人屈指可數,荷花路口某老店店主擦了擦桌子無奈地說道。

新興業態

每4個網民就有1個用外賣

據權威第三方數據機構QuestMobile發佈的《移動互聯網2017年Q2夏季報告》顯示,外賣服務行業用戶規模超過6000萬,跨平臺流量正在強勢崛起,各服務平臺通過多入口搭建的流量體系將對獨立APP高效轉化。

如今,藉助網絡外賣平臺,以及在熱浪的催生下,網絡外賣已經成爲新興的網絡經濟業態。QuestMobile數據顯示,隨着夏季氣溫升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外賣點餐,美團外賣6月用戶訂單量呈現上升趨勢。目前,美團外賣的日完成訂單量超過1300萬單,累計用戶數超2億,每4個網民就有1個人在用。

這也就能解釋,爲何有外賣業務和無外賣業務店家業績懸殊。記者瞭解到,入夏以來,長沙業績飆漲的店鋪大多在開業之初就開通了外賣業務。在入伏之後,業績更是呈現出大幅上漲之勢。

畢竟,用較小的店面、最小的成本,卻能給予消費者最便利的方式,還有頗高的利潤,何樂而不爲。“現在是‘互聯網+’風靡的年代,外賣比實體投入相對較小,壓力沒那麼大。”脆皮雞米飯店主彭先生表示。

日前,美團外賣研發了“O2O 實時配送智能調度系統”,充當起了配送員的“超級大腦”,依託配送大數據平臺,按照系統效率最高的方式分派和優化訂單。店家和騎士也將在網絡技術的幫助下,更好地應對未來巨大的業務增量,提升外賣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點 睛

高溫也是一把雙刃劍

對於一個普通人,高溫難熬,避暑不易。許多人談“熱”色變,認爲高溫對工作和生活都造成了許多困擾,出去怕曬傷、中暑。

然而高溫是一把雙刃劍。在許多人吐槽長沙高溫之時,外賣商家卻從中窺見了無限商機,即持續上漲的外賣訂單。

在網絡經濟風靡的當下,外賣商家挖到了別人看不到的“富礦”,成爲了這場迎戰高溫天氣之役的贏家。

從採訪中來看,大多數一開業就開通外賣業務的店鋪,店主多爲年輕人,敢於嘗試新鮮的事物,對外賣平臺也持開放態度。“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他們對新生事物敢於接納,最終也贏得了豐厚的回報。

長沙晚報記者 伍玲 實習生 周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