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湖南新邵打造"移動互聯網+全產業鏈養殖+精準扶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3.16W

湖南新邵打造"移動互聯網+全產業鏈養殖+精準扶

農戶和基地負責人介紹情況

在湖南新邵縣坪上鎮岱水村,20位貧困村民近日各自領到2500元現金,外加一桶植物油,高興得連連稱讚“這個要得!”今年底,新邵犇牛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還將給他們每人發2500元。這是該縣“犇牛”扶貧模式運行中的一個突出事例。

湖南新邵打造"移動互聯網+全產業鏈養殖+精準扶 第2張

坪上鎮召開的座談會

首次分紅,全村80%貧困戶脫貧

在岱水村,深圳市犇牛生態農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佼佼向記者介紹說:“村裏有25個貧困戶,其中20戶加入我們合作社,很快就脫貧了。”他列舉了以下事實:20個貧困戶每家認養8至10頭牛,獲政府貼息貸款5萬元,合作社利用此貸款和其他款項,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集中養殖生態牛。每個貧困戶連續3年每年收入5000元,其中幾戶還以土地入股,收入略高些。此後每戶繼續認養3頭牛,年獲利3000元。合作社養牛利潤大多用於還貧困戶等貸款。目前,貧困戶中還有7人爲合作社提供用工服務,每人年收3000元,加上土地入股、牛隻認養等報酬,年收入達8000元,已超過脫貧標準。

記者在合作社看到,300多頭高品質肉牛已實現規模化、智能化養殖。飼養場採用綠色無污染飼料和山泉水,互聯網、數字化使飼料配比和投放精準、高效。辦公室裏,工作人員正在電腦上監看飼養場現場情況;田野和農舍裏一些農戶,用手機隨時可看到自己認養的牛。智能化養殖,徹底改變了傳統散養方式,提高了生產效益,節省成本30%,這些收益大多又都返給了農戶。

“‘犇牛’扶貧模式降低了貧困戶的風險,找到了脫貧的好路子,很符合農村的實際!”主管扶貧的新邵縣副縣長李繁榮對記者說,貧困戶無技術、能力弱,很需要“犇牛”這樣有社會責任和敢於擔當的企業開展幫扶,取得規模扶貧效益。縣裏對他們將給予大力支持,並推廣其扶貧模式。坪上鎮黨委書記周玉光也表示,“犇牛”模式爲精準扶貧找到了金鑰匙,下一步將在赤水村、岱東村等推行岱水村經驗,讓所有貧困戶都加入合作社,如期實現脫貧。

三種模式,爲貧困戶脫貧提供全方位服務

據張佼佼介紹,“犇牛”扶貧模式有3種形式,一是互聯網+生態養殖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主要指藉助互聯網,進行橫向、縱向的多元化養殖和經營,如種植牧草後養牛,也可養其他畜禽,養牛產能達到一定規模後,用有機肥發展有機蔬菜採摘、有機餐飲、生態旅遊等;二是平臺+個人的資源整合型輕資產運營商業模式,包括平臺+個人土地入股和牧草種植模式、平臺+個人牛隻寄養、認養模式、平臺+個人融資管理模式等;三是農民土地入股+金融幫扶牛隻認養+農民基地就業+農戶基地股權投資的全方位扶貧模式。

以第三種形式中土地入股脫貧爲例。農民土地入股佔基地的20%股權,“犇牛”目前已與岱水村簽約2400畝,2000畝就可實現養殖5000頭牛的規模,屆時產值將達1億元,利潤2500萬;農業土地入股20%可分紅500萬左右,每畝收益分紅2500至3000元。按脫貧標準年收入3280元計算,僅此一項可幫助2000農戶脫貧致富。又如該形式中的金融幫扶認牛脫貧,每頭牛售價可保底讓利1500至1800元分紅給貧困戶,5000頭牛的農場牛隻認養分紅高達750萬元到900萬元,可解決2000至3000農民脫貧。加上基地用工就業脫貧、農戶基地股權投資等,目前新邵的這個扶貧基地總共可解決4580至5580個貧困人口徹底脫貧。

值得一提的是,基地養牛所需草料與玉米精料全部自己生產,牧草所需肥料全部由牛糞有機肥回澆,不使用任何農藥化肥。未來,基地將採用牛糞集中收集發電,牛舍上建立光伏發電以及路燈建設太陽能發電,真正做到節能環保

更須稱道的是,“犇牛”模式的互聯網思維緊跟時代潮流。包括,互聯網平臺,互聯網商業模式,互聯網管理,互聯網工具、互聯網金融等,將把傳統肉牛養殖做成一個物聯網智能化虛擬平臺。這爲做長做大產業鏈條創造了全新環境條件。

專家認爲:犇牛模式在脫貧攻堅中見效快、受益廣、可持續,值得推廣

犇牛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簽約的岱水村土地,是多年不用的荒山荒坡,簽約利用後使土地明顯增值。合作社基地的場長由岱水村黨總支書記擔任,其身份對貧困戶等村民的動員力、號召力強。用工方面,基地有長期工6人、臨時工100多人,解決了一批農村閒置勞力穩定就業。農民信奉眼見爲實。一位今年66歲的村民開始對合作社持反對態度,在事實面前他很快轉變看法,以一畝多土地入股,並在基地做臨時工,一下子拿到兩項收入的他十分滿意,說比過去強多了。赤水坡村一村民一直關注岱水村合作社,過一段就跑來看貼在牆上的收入表,見村民一畝地由50元不斷上漲直至300元,他終於下決心,於今年6月2日以兩畝土地入股。

除貧困戶外,“犇牛”模式還吸引了其他農戶和外地人士參與,參與者和合作社經濟上雙贏,壯大了合作社規模,提高了扶貧經濟實力。鄰村有位在外打工的村民回村買了9頭牛餵養,因不懂技術,牛越養越瘦,他見合作社的牛長得快,就動了在社裏寄養牛的心思,這樣收入更合算,眼下正與合作社商談。岱水村和周邊有三個肉牛屠宰戶也伸出積極合作的手,已有一戶把20頭牛放在合作社寄養,另兩戶也將分別寄養50頭和30頭牛。長沙、深圳的兩位企業人士以出資方式,分別在岱水村認養了16頭和12頭牛,他們遠在外地,通過移動互聯網,只用手機監看數百公里外的牛隻飼養現場即可。寄養、認養一年回報率都在20%以上。

“犇牛”是一家種養殖與沼氣發電的生態循環農業+休閒娛樂+旅遊觀光一體化現代農業平臺,聘請了南京農大、中國農大等多所高校的知名教授、專家做專家顧問。除了湖南新邵,目前還在湖南郴州、廣東龍川等地建立多個養牛專業基地。近日,“犇牛”與河南省商水縣共建商水“犇牛”互聯網+生態養殖+精準扶貧項目,已獲商水縣審批通過。

專家認爲,作爲一種創新型智慧農業模式,在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具有見效快、受益面廣等特點,有利於突破扶貧難題,目前是進行推廣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