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中醫搭乘"一帶一路"快車海外"圈粉"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4.57K

中醫搭乘"一帶一路"快車海外"圈粉"

海外患者感受頸椎理療

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英雄廣場對面,有一家岐黃中醫學院。今年65歲的老人尤第特是這裏的“常客”、也是一位義務的中醫推廣志願者。

確診患腫瘤後,我選擇了中醫治療。”尤第特目前在這裏定期接受鍼灸按摩,並常常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向人們講述中醫魅力。

“正是憑藉患者的口碑相傳,周邊中東歐國家的許多患者,也慕名前來就診。” 據匈牙利岐黃中醫學院的專家蘆雨蓓介紹說。

這家由甘肅省衛計委和華人醫生陳震聯合成立的岐黃中醫學院,在匈牙利推廣和普及中醫藥功不可沒。2016年,匈牙利政府爲中醫頒發歐盟行醫許可證。自此,結束了中醫需在西醫監護下行醫的“尷尬”。

匈牙利岐黃中醫學院,是甘肅中醫藥搭乘“一帶一路”快車走出國門的縮影。

自2013年10月,在烏克蘭成立了第一家岐黃中醫學院以來,甘肅省抓住“一帶一路”的建設機遇,在吉爾吉斯斯坦、摩爾多瓦、俄羅斯、白俄羅斯、馬達加斯加等國建立了8所岐黃中醫學院、5箇中醫中心,在中醫養生中藥材出口、臨牀研究合作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同時,以沙療、水療、藥療等中醫特色療法吸引國外遊客來到甘肅遊覽、體驗,從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中醫藥也由此成爲甘肅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的一張“名片”。

“以文帶醫”培育海外“中醫粉絲”

中醫在巴基斯坦的受歡迎程度,令到訪的甘肅省中醫院專家們興奮不已,這裏不僅各大城市都有中醫診所,僅首都伊斯蘭堡就有10多家,而且中醫推拿和鍼灸還可獲得行醫執照。

“正是基於文化的認同,才讓中醫藥在巴基斯坦生根發芽。”在甘肅省衛生計生委原主任劉維忠看來,將中華文化體現到中醫文化,向全世界推廣,讓“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人民逐漸瞭解、認可、接受,從而帶動中醫治療技術走進外國患者視野,是中醫走出國門的重要一步。

近幾年,僅甘肅省中醫院和甘肅中醫藥大學就先後共選派臨牀醫護和管理人員近500人次赴2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宣講中醫藥文化,展示中醫藥文化的魅力,再通過診療服務充分彰顯中醫藥療效,以此促進合作國家對中醫藥的認識、認可和接受,推進中醫藥服務經貿等多方合作。

來自甘肅的中醫藥專家除了講授中醫藥文化和中醫藥基礎知識外,還手把手傳授鍼灸、刮痧、拔罐、推拿等中醫適宜技術。每次的講座和培訓,教室裏都擠滿了當地醫療專業技術人員和醫學院校的師生,中醫日漸受到當地民衆的歡迎。

專家“送出去”,還要想方設法把海外的醫生和患者“請進來”。甘肅省採取多種辦法請留學生學習中醫,增強中醫的認同感;選擇適宜患者治療,增強中醫的接受度;安排體驗中醫生態養生,增強中醫的神奇感的思路,使中醫藥基礎知識、中醫藥文化和鍼灸與推拿適宜技術等走進外國朋友的工作、生活,使他們成爲講中醫故事,傳播中醫藥文化的使者。

“以藥興商”培育經濟“增長點”

蘭州佛慈制藥集團是一家有近90年曆史的“中華老字號”企業。在甘肅省衛生計生委的協調幫助下,在俄羅斯、美國和東南亞等國家共計完成150個產品的註冊,罐裝中藥保健飲料出口烏克蘭。

近年來,受益與中醫藥搭乘“一帶一路”快車走出國門的甘肅企業不僅僅是佛慈制藥。2013年以來,甘肅省衛生計生委先後與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摩爾多瓦、俄羅斯、匈牙利、馬達加斯加、韓國等20多個國家建立了深度合作關係,幫助甘肅醫藥企業在吉爾吉斯斯坦註冊成立了中醫藥公司,首批安排10種中藥產品和中藥顆粒劑在吉註冊。

近年來,甘肅省相繼制定完善了《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甘肅)基地建設規劃》《甘肅省“十二五”隴藥產業發展規劃》《甘肅省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等;建立了甘肅地方藥材品種數據庫,協助制定了30項中藥材地方標準,建立了甘肅省中藥材標準體系,建成中藥材標準化示範區9個,其中岷縣當歸、隴西黃芪、隴西/渭源白條黨蔘等10個道地藥材已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爲我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的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其中2個獲得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認證,爲中醫藥國際化、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甘肅各地投入20多億元,用來發展中醫特色生態養生旅遊產業,通過與俄羅斯、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等國開展的中醫藥合作,以沙療、水療、藥療等中醫特色療法吸引國外遊客前來遊覽、體驗,從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來自烏克蘭、法國、俄羅斯等國的學員和患者藉助在中國接受中醫治療的機會,親自體驗中醫藥生態養生旅遊。通過開展中醫特色醫療和生態養生旅遊,提高甘肅中醫藥的影響力和在絲路經濟建設上的參與度,進而帶動中醫藥及相關產業發展。

“走出去”還需更多“頂層助力”

據統計,目前中醫藥已傳播到世界183個國家和地區,全世界有30多萬家中醫診所,18個國家和地區將中醫藥納入國家醫療保險體系,約有40億人使用中草藥產品治療,年交易額近5000億元,並以每年10%~20%的速度遞增。

有關專家表示,隨着中國經濟的崛起,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也日益受到重視,中醫中藥作爲其重要載體,其價值必然會被重新挖掘,這是大力發展中醫藥的良好機遇。但在中醫藥走出國門的跑道上,也不乏各種困難和壁壘。

採訪中,有關人士對《工人日報》記者表示,當前中醫藥對外合作面臨的最大掣肘是政策准入壁壘。由於“一帶一路”國家關於中醫藥准入的法律法規空白,在“一帶一路”國家進行中醫藥產品、技術、從業人員和醫療機構等合作時無法可依。特別是國內中醫藥企業在國外推進註冊、認證、推廣等工作,困難重重。比如在中亞國家進行中藥註冊時需把中藥材按照食品或者保健品註冊且單項註冊費用很高,無形中增加了中藥材的成本。雖然,甘肅一些企業已經做成了部分中藥飲片的出口,但劑型和規格少,中藥材很難多品種大批量地進入國外,有醫無藥和有醫少藥是較爲普遍的現象。

同時,甘肅在海外的岐黃中醫學院和中醫中心的設置類型比較複雜,有企業辦、外方辦、醫院企業聯辦、醫院辦、國家項目支持的等等,管理方式多樣,不利於規範管理與最大化地發揮機構的作用。同時,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的專業翻譯人才匱乏,特別是既精通外語又懂中醫的人才少之又少,亟須培養懂中醫的翻譯人才。

對此,有關專家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出面通過政府間談判,積極協調國外政府機構,一攬子解決中藥的註冊和進入問題,逐步協調合作國家認可《中國藥典》,讓中藥在國外都能取得合法身份。同時,繼續在相關國家推廣建立中醫藥文化傳播機構、診療機構、研究機構的同時,儘快建立規範的中藥材(中文-外文)翻譯標準,在中醫藥大學設立英語、俄語、法語等中醫相關專業,開展國(境)外留學生的中醫(本科、碩士研究生)學歷教育,加大中醫外語人才的培訓和培養,爲中醫藥走向更多國家做好人才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