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養生 > 健康養生

夏季也能擁有白皙光滑的皮膚|夏天如何保養皮膚

欄目: 健康養生 / 發佈於: / 人氣:1.95W

夏天保養皮膚的重點

夏天保養皮膚重點一:補充水分

由於夏日溫度升高.皮膚水分極易蒸發,爲了保持皮膚的滋潤,要補充飲用足夠的水分。在使用空調的房間,你要使用保溼類的護膚品,更要多飲水,這樣也能有效避免皮膚因缺水而乾燥老化。可於皮膚清潔後塗一些滋潤霜,或用黃瓜、蘋果切片貼面。也可自制一些水果、蜂蜜、牛奶面膜,每週使用1-2次,以保持皮膚的白皙潤澤。

夏天保養皮膚重點二:清潔皮膚

夏天如何保養皮膚 夏季也能擁有白皙光滑的皮膚

夏天如何保養皮膚

夏季汗液與皮脂的分泌增加,皮膚表面的代謝產物增多、過多的汗液又造成皮膚的酸度下降,抗病能力減弱,最易導致各種皮膚表面的感染,引起毛囊炎、癤腫等。加上氣溫過高,皮膚上可以出現痱子和夏季皮炎等。所以,在炎熱的夏季、保護皮膚最重要的一點是保持皮膚的清潔,經常洗浴,避免過多的汗液和分泌物刺激皮膚。

夏天保養皮膚重點三:注意防曬

炎炎夏日,烈日當頭,來自陽光中過多的紫外線,對皮膚也有很大的傷害。紫外線雖然可以殺死皮膚表面的細菌,但過強的紫外線.可以破壞皮膚的細胞,引起皮膚淺表面的血管擴張、充血,甚至細胞水腫、滲出,導致皮膚癌等皮膚疾患。在夏季裏,長時間的紫外線照射,使皮膚本能的防禦功能增強,大量的色素顆粒集中於表皮的基底細胞層,以抵抗紫外線的照射,這導致皮膚變得較黑,即所謂“曬黑了”。

所以,在夏季人的皮膚看起來都比較黑,尤其是女性,面部往往出現許多色素斑,雀斑和黃褐斑也變得更加明顯、對容貌影響根大。因此,夏日裏外出一定要記住保護好你的皮膚,可戴上遮陽帽,裸露的部位塗上防曬露。應儘量避免烈日下的戶外活動,或在午前及午後3點再行日光浴,並以不超過2小時爲宜。

夏天保養皮膚重點四:皮膚疼痛的急救

這種情況差不多已達到燙傷的地步,唯一的急救辦法是採取冰敷,不要搽任何護膚用品。如果手部和足部曬傷時,可用沾過冰水的毛巾包起冰塊敷之,直到肌膚感覺舒服爲止。當曬傷的皮膚得到緩解之後,爲防止肌膚出現乾澀、緊繃的現象,甚至乾裂無法上妝,這時就應補充水分:首先,在沐浴時用泡沫式敷面霜進行保溼,經過一段時間再衝洗掉。然後,用含保溼成份的潤膚乳塗在面部,用手掌輕輕按壓面部,以促進皮膚對水分的吸收。這樣做幾次後,皮膚即可恢復原有的保溼能力。

夏天保養皮膚重點五:皮膚曬紅的急救方法

夏季烈日炎炎,面部和身上的皮膚常被曬得紅撲撲的,怎麼辦呢?這時需用蘸了化妝水的化妝棉敷面,最好是不斷交替敷面,直至皮膚感到冰涼爲止。另外,以面部及鼻子等發紅的部位爲中心,慢慢用化妝水、冰塊敷之。敷後需用潤膚露保溼。

夏天保養皮膚重點六:皮膚灼傷的急救

當皮膚被強烈的陽光灼傷並感到灼熱不堪時,這時可用化妝水放入冰箱冷卻,爾後取出已凝結的冰塊敷之。如果條件允許,還可用富含水分的面膜來緩解。

夏天保養皮膚重點七:防曬霜不能在上妝前使用

防曬霜要作爲最後一步進行,不能在上妝前使用,有化妝習慣的MM需要格外注意。

夏天保養皮膚重點八:塗上防曬霜並不表明萬事大吉

通常防曬霜在皮膚上塗抹量爲每平方釐米2毫克時,才能達到應有的防曬效果。

夏天保養皮膚步驟

夏天護膚步驟一

清潔:夏天比較容易出汗,油脂分泌也會比較旺盛,所以清潔就成了首要的任務。夏季洗臉宜用溫水,不僅容易洗淨油脂和污垢,還能感受真正清涼感覺。

夏天護膚步驟二

補水:夏季也別忽略保溼喲,流汗並不代表皮膚處於溼潤狀態,當汗水蒸發後,表皮仍是會幹燥的,如果沒有適時補充水分的話,再加上日光的傷害,皮膚很快會幹燥無光澤的,所以,補水就非常必要了,而且,夏季把水分補充足了,到了秋冬季節就不會覺得特別幹了喲。

夏天護膚步驟三

防曬:夏季爲什麼要防曬已經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了,也是非常重視的,在這裏也就不多說了,我要說的是,1. 要在出門前二十分鐘使用防曬護膚品,並根據時間及外出的活動來選擇SPF值適合的防曬護膚品;2. 每年要更換新的防曬品,並注意儲放於陰涼的地方,因爲防曬品打開後一般情況下是不能維持幾年之久的。

夏天如何保養皮膚 夏季也能擁有白皙光滑的皮膚 第2張

夏天如何保養皮膚

夏天護膚步驟四

曬後修復及美白:要知道夏天在外出後,儘管塗了防曬產品也不能保證不曬黑,如果在太陽下太久,還好皮膚髮紅髮痛。這並不是說防曬產品不好或是防曬倍數不夠,防曬產品只能起到最大限度的降低紫外線對皮膚是的傷害並不能完全阻止,但是使用防曬產品後,對於曬後美白及修復工作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喲,也就是說,使用防曬後比不使用的人恢復起來要更快更省力。

看完小編介紹的夏天如何保養皮膚的方法後,你感覺對你有幫助嗎?爲了讓更多朋友輕鬆獲得生活經驗,我們梳理了最詳細的日常生活知

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