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限塑令"期待監管更給力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2.09W

"限塑令"期待監管更給力

輿情綜述

今年是“限塑令”正式施行的第九年。總的來看,取得的成效還是不小的,但依然難以讓人滿意。據調查顯示,“限塑令”處境尷尬:小商鋪直接提供免費塑料袋,大商店賣塑料袋,已是司空見慣之事。在一些地方,“限塑令”可以說名存實亡,已幾乎淪爲“賣塑令”。

輿論指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狀況,既有監管層面的問題,也有利益關係的掣肘,也有社會發展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對政府部門而言,加大監管力度、創新監管方式,是加強源頭治理的題中之義。“限塑令”也應該延長監管鏈條,不僅要限用,也要限售、限產,在需求側和供給側兩端同時發力。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監測數據顯示,從6月1日至6月22日,共有與“限塑令”相關的網絡新聞6221篇,報刊報道307篇,博客、論壇帖文1306篇,微博評議463條,微信訂閱號文章3545篇,APP採集信息132條。

九年後“限塑令”變形走樣

一邊是“白色垃圾”滿天飛,一邊是大袋小袋任性用。“限塑令”如風過耳,似乎難以記起。

這幾天,全世界都在聊一隻叫蒂娜的澳洲海龜,它被發現的時候已經奄奄一息,救活它的獸醫發現:蒂娜的腸道里滿是塑料碎片。有數據稱,澳大利亞人每年會把約8000萬個塑料袋扔向海洋!地球是一個整體,“白色污染”當然不只是別國的事情。一項中國海洋魚類的調查顯示,在20多種經濟價值較高的常見魚類中,90%的魚類樣本中都發現了微塑料。

似乎有人的地方,就有白色的“風景”。國家郵政局數據稱,2016年我國一共產生300億個快遞包裹,2018年將達到500億個。此間產生的包裝盒、塑料袋及輔助包裝材料同樣也是天文數字,這還沒算商場超市和地攤菜場裏鋪天蓋地的塑料袋。

《光明日報》指出,“限塑令”實施初期,商場、超市、菜市場一度出現無免費塑料購物袋的局面,人們購物也開始使用其他材料的購物袋。當時的調查顯示:全國3萬多家塑料袋生產企業中,有一半左右停產或轉產。可以說,效果相當顯著。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種局面並未持續太久——隨着時間的推移,免費塑料購物袋開始悄然迴歸,“限塑令”剛出臺時的明顯效果不復存在。

監管不力是“限塑令”被“架空”的重要原因

小商鋪重新提供免費塑料袋,大商店繼續售賣數量可觀的塑料袋……9年過去了,政府頒佈的“限塑令”最終未能有效控制“白色污染”,原因何在?

監管不力被認爲是“限塑令”被“架空”的直接原因。《光明日報》指出,想當初,超市、菜市場總是有人檢查“限塑令”的執行效果,商家自然不敢放肆。但塑料袋的生產企業衆多,銷售渠道和使用場所更是五花八門,在曠日持久的“貓捉老鼠”遊戲中,監管部門鞭長莫及,檢查力度和頻次跟不上,導致一些商家又肆無忌憚地提供、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塑料袋。

面對塑料袋產業的各個相關方,《人民日報》同樣認爲,政策執行陷入監管之難。首先,塑料袋幾乎滲透到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強大的監管力度,面對洪水般的生活細節也難免捉襟見肘,這導致政策的執行效率較低。其次,塑料袋生產商和零售商家有着利益最大化的訴求,也就有了逃避監管的動機;而消費者由於享受着塑料袋帶來的便利,已養成短期內難以割捨的消費依賴。監管有難度,生產有利益,消費有依賴,各方行爲的交叉地帶,恰爲塑料袋留下生存空間,使得“限塑令”陷於空轉、難以落實。

在既有的困境之外,“限塑令”還面臨新的難題。有人做了這樣一個統計:按照每個訂單平均使用兩個餐盒估算,目前國內互聯網訂餐平臺一天使用的塑料餐盒量約達4000萬個。快遞行業一年需要120億個塑料袋、247億米的封箱膠帶。在互聯網經濟高歌猛進之時,小小塑料袋的問題已經不得不引起重視。

重振“限塑令”需多方發力

“限塑令”幾乎淪爲“賣塑令”,如何讓“限塑令”重新煥發活力,對政府、消費者、市場而言都是不小的考驗。

在執行中,如果只是政府部門單打獨鬥,那就註定會獨木難支,還應該調動社會、市場和消費者的力量,共同參與到塑料袋的治理過程中。對於治理者來說,“限塑令”遇到波折,恰是豐富治理手段、提升治理能力的契機。隨着環境治理能力和公衆環保素養的提升,相信我們終有一天能夠告別那些危害環境的生活方式,讓我們共同的家園更加乾淨美好。

看世界各國,“限塑令”從不是孤軍奮戰:比如,對於自備購物袋的消費行爲,積分獎勵、可抵稅等是國外常用的激勵手段。這些實惠的細節,解決了“限塑令”徒法不足以自行的尷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讓“限塑”成爲公民自覺,還得從文明進程和現實考量出發,既要有罰在痛處的“板子”,還得有獎在明處的“糖果”。在“互聯網+”時代,“限塑令”要復活,監管固然要給力,公共治理更要有情懷、講智慧。

總的來說,進一步完善“限塑令”制度,應讓各方都更爲主動地履行“限塑”義務,從源頭上、流通上、使用上,全面解決制度不嚴、落實不力、監管不細等問題。這纔是“限塑令”的長遠執行之路。

網民建議疏與堵結合、限與禁協調

近日,有關“限塑令”的話題成爲了輿論的焦點,引發網民熱議。爲了解網民對此話題的觀點關注度,以新浪微博、論壇、網頁跟帖爲樣本隨機抽取620條評論並進行歸類總結,結果如圖:(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鄭光魁)

◎網友聲音

@人間四月天

只有切實改變消費者固化思維,配上全方位監管舉措、嚴厲懲處力度和便捷的“替代品”,才能使“限塑令”真正發威。 @清明清廉

“限塑令”落地生根,既需要政府加大“限塑”各個環節的監管力度,更需要市場開發、推廣物美價廉的環保替代品,讓消費者在廉價便利和節約環保之間找到平衡點。

@陽光淥水

既要加大環保宣傳力度,讓廣大消費者自覺參與拒塑行動,更要大力抓好限產、限售、限用等關鍵環節,方能剷除“白色污染”。

@爲官廉爲先

讓“限塑令”不再淪爲“一紙空文”,既要研發新型環保材料,更要讓制度“長牙”、讓問責“生威”,用立體化的監管確保“令”行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