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2.19W

長角村,太行山深處的一個小山村,坐落在阜平西部,周圍是溝壑叢生的大山。

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6月21日,晴。清脆的鳥鳴迴盪山間,清晨的山村顯得分外安靜。3個大人牽着4名孩子一路上有說有笑,從長角村來到隔壁村的石湖小學。

帶頭的叫王越祥,是省農工辦駐阜平長角村扶貧工作組第一書記,他和工作組隊員陳立羣、閆勝鴻一起把村民王建會的孩子送到了學校。

王建會,37歲,有勞動能力並且渴望脫貧,但他一人養着4個孩子,沒有時間打工掙錢。根據他的情況,工作組引導他就近參與香菇種植、拉鍊製作等扶貧項目,還幫忙聯繫好心人資助孩子們的生活。

從學校回來的路上是一片香菇大棚,幾名村民在冷庫前分揀着剛採的香菇。

“書記,我問問你,有幾個棚的香菇咋都發黑了?”村民王俊娥一籌莫展。

“彆着急,我馬上聯繫專家,咱先去棚裏看看。”說着王越祥一手撥電話,一頭扎進了大棚。

香菇種植是長角村實施精準扶貧的一大產業,在王越祥眼裏它就是這個小山村的搖錢樹。去年一年,村裏47個大棚純收入約120萬元,小小的香菇讓全村人均收入增加了2500元。

走出香菇大棚,幾名工人找來了:“書記,光伏發電板安裝少了兩盒螺絲,您能不能給聯繫一下催催?”

“行,我馬上辦。”王越祥說着就往後山走。爬上山頂,幾名工人正在安裝光伏板,這是今年村裏剛實施的扶貧項目,建成後,每年可以爲村裏帶來20萬元的收益。

時至中午,忙碌的王越祥已是汗流浹背。他走進廚房準備午飯,讓陳立羣、閆勝鴻搬了一個西瓜、一箱水果罐頭和一箱八寶粥放在車上。“下午送到建會家去,讓孩子們吃了吧。”王越祥說,工作組經費緊張,獻愛心都是自掏腰包。

午飯很“綠色”:生吃黃瓜、麻醬豆腐、生菜蘸醬,還有熗鍋面。“豆腐是上週買的,菜都是老鄉給的。”王越祥一臉憨笑:“瞧!咱這人緣兒。”

開車儘量不開空調、飯菜不變質不扔……在工作組,王越祥和隊員們已經達成了一種默契——能省一定省。

起初,閆勝鴻感到委屈,心裏埋怨王書記“摳門兒”。直到去年過年,王越祥把省下來的5000元錢買成了米麪油等慰問品送到村裏的困難戶手中,那一幕深深觸動了閆勝鴻。他深知,爲了能省點錢給老鄉送年貨,工作組吃了多少頓青菜豆腐、鹹菜就麪條。

“在扶貧幹部隊伍中,我們都是普通一員,沒有幹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我們絕不會虛度每一天。我們都是黨員,就得幹實事,對得起黨,對得起老鄉。”王越祥說,全村152戶,工作組爲了精準幫扶,已經入戶走訪、調查了好幾遍,並且成功培育了香菇種植、黑枸杞種植、肉雞養殖等精準扶貧項目。

目前,工作組正在做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和精準退出“回頭看”的調查。一下午的時間,工作組3個人分別走訪了4個貧困戶。

傍晚時分,一陣狂風驟雨中斷了入戶調查。王越祥立即打電話給兩位隊員以及村幹部:“快!縣裏通知要防汛,咱分頭到幾個重點戶看看去,必須保證鄉親們的安全。”

說話時,他已經急匆匆地走了出去,順着彎曲的山路漸漸消失在了茫茫的大雨之中。

記者趙威攝影報道

鏈接

目前,我省共2萬餘名駐村幹部紮根基層,他們走地頭串農戶、爬山頭蹚河溝,精準瞭解村情民意,逐家逐戶叩開心扉,反覆研究脫貧思路。一大批產業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去年全省7366個貧困村新增專業合作社4762個,協調引進幫扶資金38.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