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養生 > 健康養生

這些習慣要注重|男性朋友保健資訊速遞

欄目: 健康養生 / 發佈於: / 人氣:2.88W

爲了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健康的身理狀況,“養生”已經成爲人們時刻關注的潮流。而事實上,養生可以說是一項落實到日常生活中的“事業”,必須持之以恆,從細微之處出發。

男性朋友保健資訊速遞 這些習慣要注重

男性朋友保健資訊

防膘:巧搭配攝粗糧

立秋之後,天氣慢慢地開始變得涼快起來,人們的食慾開始增加,但是男性朋友不能一味地進行攝取營養,還要對飲食進行調整,這樣讓自己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儘可能多的重視機體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建議男性朋友還是要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爲主,可起到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補益作用。

防衰:多飲水多排尿

入秋天氣變冷,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氣潛藏體內的時候。有數據表明,秋季醫院男科除了前列腺疾病的患者以外,比較常見的還有性功能障礙患者。後者一般需要進行臨牀治療,而前者則需要平日的保健和預防。

前列腺發病的原因主要是患者不注意個人衛生,不良生活方式引起尿路的逆行感染。由於圍繞在前列腺腺體外的纖維脂質包膜非常堅韌,使得藥物很難穿透前列腺屏障,而導致前列腺炎難以治癒。

秋天氣候比較乾燥,導致人體排尿減少,尿道得不到正常的沖洗而導致發病率增高,所以男性朋友在秋季應注意多飲水、多排尿。如果有尿頻、尿急、尿痛、排尿不暢等症狀應儘快就醫,以免使炎症轉爲慢性。

此外,許多男性在秋季開始進補以增強體質。其實,排毒比進補更重要,因爲進補的東西越多,代謝產生的“廢物”也越多,如不能把來自人體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的毒素/及時排出體外,對健康的危害會越來越大。建議男性多吃些新鮮的瓜果蔬菜補充營養素,也可着重吃點魔芋、豬血、糙米、胡蘿蔔、大蒜還有黃瓜、櫻桃這些食物。

防燥:朝鹽水晚蜂蜜

中醫認爲,燥乃六淫之邪,爲秋季主氣,其性乾燥,易耗津液。常見口乾舌燥、鼻澀咽痛、皮膚乾枯、大便乾結、煩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狀,醫學上稱之爲“秋燥綜合徵”。初秋免不了出現“秋老虎”的炎熱天氣,這種天氣很容易令人心情煩躁,應積極防範“情緒中暑”。

在秋季,呼吸系統疾病如鼻炎、咽炎、支氣管炎、哮喘、支氣管炎都在增高。秋季陰盛於外而虛於內,若不能養陰易生熱病,就是我們老百姓說所的“上火”。

防秋燥有妙招,何健生推薦“朝鹽水,晚蜂蜜”的養生防病法:早上空腹喝一杯涼的鹽水,晚上睡前喝一杯溫的蜂蜜水。

清水在體內流失比較快,因此儘管我們不停地喝水還總覺得口燥脣乾,但如果捏一小撮食鹽放入水裏攪拌一下再飲用可以減慢水分流失。

另外,蜂蜜有清熱、補中、解毒、潤燥等功用,經常食用對肺病、高血壓、痔瘡、動脈硬化、神經衰弱等有一定的預防和療效。

男性養生保健注意事項

不可缺的水

尤其是肌肉發達的男性更應多飲水。肌肉中的水含量比脂肪多2倍。水可以保證關節的滑潤,調節體溫,減少泌尿系炎症和結石的發病,還爲體內各組織提供礦物質。中等個子的男人,每天至少應補充1500—2000毫升水,天氣炎熱及愛運動的男人,更應多飲水。

男性朋友保健資訊速遞 這些習慣要注重 第2張

男性朋友保健資訊

微量金屬元素不可少

每個男人都希望保持性生活活力,微量元素鋅對此大有裨益。鋅缺乏容易導致陽萎發生。牛肉、雞肉、海產品、粗糧和豆類植物中含有豐富的鋅元素;除鋅之外,鎂在這方面的作用也不小,它能增強精子的活力,從而增加受孕成功的機會。香蕉、豆類、土豆、燕麥、葉類蔬菜、海產品等食物中富含鎂元素;當然鎂對保證心臟的正常運轉不可缺。它有助於降低血壓,減少患心臟病的危險;鉻對男性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元素。它有助於使男性體內的膽固醇保持正常水平,促進肌肉生長,增強機體的耐力。

注意對維生素的攝入同樣很重要

維生素C是維生素之“王”,能增強對感染的抵抗力,防止腫瘤、心血管疾病和中風,對牙齒、牙齦、眼睛有益,有助於延緩衰老,防止哮喘和男性不育。青椒及草莓、桔子、檸檬等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專家認爲,抽菸的人應攝取更多的維生素C。一般的蔬果中都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尤其像胡蘿蔔、綠色蔬菜、草莓、梨、香蕉、蘋果中除了含維生素C,還含有豐富的纖維素;維生素A有助於提高免疫力、保護視力,還有防癌功效。胡蘿蔔、魚類、動物肝臟、奶製品、杏及香瓜中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6能減少腎結石的發生率,像香蕉、魚、雞肉、動物肝臟、土豆、粗糧及葵花籽中也含有維生素B6。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好習慣的養成

好習慣是男性保健的關鍵,平時生活中應增強保健意識,加強健康維護;減少健康威脅因素,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樹立生活信心,尋求有效幫助;消除陳舊的保健觀念,矯正錯誤的健康認知。關於男性保健資訊就爲大家介紹到這裏,你看完了懂了沒有?爲了幫助廣大網友能及時查詢不瞭解的生活經驗,我們整理了大量的生活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