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熱點話題 > 百姓民生

正通過《大系》被世界感知|精緻悠遠的中華文化

欄目: 百姓民生 / 發佈於: / 人氣:1.75W

精緻悠遠的中華文化 正通過《大系》被世界感知

黃坤明代表中方向柏林自由大學贈送《元畫全集》

精緻悠遠的中華文化 正通過《大系》被世界感知 第2張

夏昶的《湘江春雨》圖卷(局部)

7月5日,德國柏林。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駐德國大使館主辦的“感知中國·德國行”系列文化活動開幕。開幕式照片的一個重要鏡頭,定格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黃坤明代表中方向柏林自由大學贈送中國大型斷代繪畫集成《元畫全集》這一幕。

《元畫全集》是《中國曆代繪畫大系》(以下簡稱《大系》)的元代部分,由浙江大學與浙江省文物局編纂出版。完整的《大系》還包括《先秦漢唐畫全集》《宋畫全集》《明畫全集》和《清畫全集》,共收入全球200多家文博機構10000餘件中國古代繪畫作品。

爲什麼選擇《元畫全集》作爲禮物?

照片裏,還有一位個子高高,戴着黑框眼鏡的男士,他是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亞洲博物館(以下簡稱柏林亞洲博物館)館長魯克思。他一定不會忘記,爲了獲得館藏百餘件珍貴中國書畫的高清拍攝及出版權,從2012年到2015年的四年間,《大系》項目組陸續給他發去了數十封郵件。而這,只是這部“煌煌鉅著”誕生的一段前奏而已。

當《元畫全集》出現在這一活動的開幕式上,被打開的不僅是《大系》誕生過程中的種種回憶,更是有心人對“感知中國”這四個字的深刻體察——德國博物館收藏中國藝術品始於19世紀後半段,歐洲學者與民衆正是從那時起開始學習以純藝術的方式來“感知”當時仍顯陌生的中國。而今,中國古代繪畫早已是全球各大博物館、美術館皆藏的珍寶,對中國古代藝術的認知也給予新的期待。此時此刻,《大系》項目組開始對分散各處的中國繪畫的地毯式搜索,依然是懷着同樣一個心願——讓更多的人,在中國古代繪畫中感知到真正的中國。

高清拍攝下

南宋圖捲上的指紋清晰可辨

如果要拍一部紀錄片,或許鏡頭可以從2015年《大系》拍攝組在柏林亞洲博物館拍到的指紋開始。指紋出自該館館藏的夏昶佳作《湘江春雨》圖卷。

第一次發現指紋的是臺灣學者王靜靈和他的老師——柏林亞洲博物館前館長魏志強,2008年,在柏林讀博,爲撰寫研究報告,王靜靈和魏志強看了一個下午的原作。

學者們推測,只有在畫作墨跡未乾時才能留下如此清晰的指紋,所以,指紋應該來自畫家本人。“是左手的指紋,可以想象夏昶在作畫時,以左手按紙,右手揮毫的情狀,亦可想象他行筆的順序、節奏等等。”王靜靈在採訪時說。

夏昶生活在1388年至1470年間,距今有五六百年。這樣精彩的信息,對於學者而言尤爲重要,對普通人而言亦是有趣的。同時,這件作品還存在一些爭議。

2015年4月16日至30日的半個月裏,《大系》拍攝組的三位專家帶着總重達100公斤的設備,以最高標準在柏林亞洲博物館完成了120件(套)作品的高清拍攝。依照《大系》的拍攝標準,作品的每個細節都是重點,如此質量的呈現在中國古代繪畫出版物中可謂前所未有。當《明畫全集》出版後,這兩個指紋和被高清再現的夏昶佳作《湘江春雨》圖卷會不會帶來新的探討和發現?所有人都抱着期待。

石溪傳世名作

春夏秋冬合璧於《大系》

《大系》收錄的柏林亞洲博物館藏中國繪畫,不乏名作,更不乏令研究者興奮的細節,比如清代著名畫家石溪名作《四季山水冊》在《清畫全集》“石溪卷”中的完美合璧。

《清畫全集》執行副主編、負責“石溪卷”編纂出版工作的樓秋華說,《四季山水冊》是石溪的傳世名作,是他畫贈知交程正揆的。但在數百年流轉中,整套冊頁最終分藏於全球三個國家的博物館,其中《春景》藏於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秋景》和《冬景》藏於大英博物館,柏林國家博物館所藏爲《夏景》,又名《坐對峯六六》。

在以往出版物中,這套冊頁的呈現質量還是存在侷限,而《大系》將這套名作以大尺幅高清彩色的方式完美合璧。這件作品的題跋上,石溪明確記錄下程正揆是以上好“端本堂”紙請他畫下的這套冊頁。而今高清拍攝的作品圖裏,能夠分辨出這種紙的某些特徵,比如紙質較厚。這套冊頁的“廬山真面目”也真正爲世人所知。

還有一組文徵明作品的高清圖片,很可能也會給研究帶來新機。學界通常認爲有四件《停雲館言別圖》,分別爲上海博物館、天津藝術博物館、中國臺北故宮和日本橋本末吉所藏。實際上,柏林亞洲博物館也藏有一件。在古代書畫領域,這種情形很常見,俗稱“多胞胎”。《大系》或許會將未有最終定論的三件悉數收入,然後客觀列出各家觀點,以備研究爭鳴。

感知中國

在百年後的迴響

柏林國家博物館亞洲博物館,是歐洲亞洲藝術品收藏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在二戰中,中國和日本繪畫因運往西部,被儲放在地下礦坑中,才得以保全,是歐洲當時僅有的300件最精絕的東亞藝術品。

德國知名藝術史家雷德侯先生,曾在《柏林收藏的中國繪畫》一文中提到過這段歷史。自1906年始,柏林國家博物館設立了東亞藝術部,開始收藏中國畫。

正是第一任東亞藝術部主任科摩,開啓了博物館與中國非同尋常的淵源。1927年,科摩從北京的邵鬆年那裏,買到了四件明代的卷軸畫,其中就包括夏昶的《湘江春雨》圖卷。而他的雄心,正是在柏林建立一個除了日本之外最好的東亞藝術收藏。

科摩或許從未想過近百年後的迴響——

2012年11月9日,浙江大學副校長羅衛東分別與德國普魯士文化遺產基金會會長Hermann Parzinger教授、德國柏林國家圖書館館長Barbara Schneider-kempf簽署了關於古籍和稀有存書的共同分享和對於圖書保護以及數字化認識的協議、浙江大學-柏林國家圖書館雙邊合作框架協議,中德雙方將通過虛擬數據庫和網絡平臺,共享並共同研究中國歷史與中國文化。簽約儀式上,羅衛東代表浙江大學向柏林國家圖書館捐贈了8卷21冊《宋畫全集》。

2012年至2015年,《大系》爲獲得柏林亞洲博物館藏中國繪畫的拍攝與出版權,與對方輾轉聯繫了整整四年之久。

2016年10月21日,中國駐德使館向德國柏林自由大學藝術史研究所贈送了《宋畫全集》,柏林自由大學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

2017年7月5日,鏡頭定格在了本文開始的那一幕。

本報記者 林梢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