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影視 > 電視熱點資訊

當代人對歷史的|《中華好故事》品“文化之奇”

欄目: 電視熱點資訊 / 發佈於: / 人氣:2.06W

由浙江衛視中國藍傾力打造的大型文化類節目《中華好故事》第五期,已於上週日21:00播出。繼前兩期“文化之美”與“文化之味”主題後,本期節目再次以獨特視角品讀歷史,和廣大文化發燒友共賞“文化之奇”。

在節目中,五位主講人分別帶來了與自身生活息息相關的趣味故事。包括考古奇人鄭嘉勵的“嚴肅考古”、故宮博物院博物館專家樑金生老師的“五代故宮情緣”、知名編劇史航的“三國啞謎”、羅墨軒的“水滸奇讀”,以及建川博物館創始人樊建川的建館經歷,帶領觀衆向歷史人文進行一次次的隔空對話。

《中華好故事》品“文化之奇” 當代人對歷史的

與歷史對望做文化的守護者

被稱作考古界“網紅”的鄭嘉勵先生,對於考古這份職業,他自己曾戲稱“上班如上墳”。大衆對“考古”普遍會產生一種誤解,認爲其與盜墓的分別不過是合法化的進行發掘罷了。而在《中華好故事》節目中,鄭嘉勵爲我們解釋了考古的真正意義是在於“搶救”與“保護”。在對南宋趙伯澐墓進行發掘時,鄭嘉勵等人成功保存了趙伯澐身上的八重衣物,清理的過程都是可逆的,其中的人文價值更是不容小覷。鄭嘉勵表示:“我們站在歷史與今天的交匯點上,考古跟科學一樣是以追求新知識爲目標,我們既不故弄玄虛,也不強作解人。”

同樣以守護歷史文物爲己任的樑金生老先生,已在故宮工作38年了。往上數到咸豐年間,從樑金生高祖那輩開始,就幾乎把自己的一生全投入到了故宮裏,到如今已是第五代。在《中華好故事》的舞臺上,樑金生訴說着自己的故事,給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爺爺樑廷煒,以及故宮文物1933-1947年間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文物搬遷事件。已是69歲高齡的樑金生先生,如今仍在爲北京故宮管理着180多萬件文物,儼然成爲了故宮的“大管家”。典守文物,一輩子做一件事,這是樑家五代人傳承恪守的匠人精神。

豐富文化內涵用另一隻眼看歷史

當歷史的車轍碾壓在當代道路上,人們對這樣的印記又有了新的解讀。就讀於香港樹仁大學的95後小夥兒羅墨軒,繼上一季《中華好故事》勇奪桂冠之後,再次帶着《水滸傳》這本傳奇經典站上了舞臺。此次,他用自己的見解悉心剖析了梁山好漢們的“綽號”,並歸結爲七大類別。面對《水滸傳》時,讀者的關注點往往在於水滸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命運上,很少深究其綽號姓名。而年齡不大卻已研讀水滸十餘載的羅墨軒,則透過對綽號這種特殊的語言現象,打開了一扇看水滸不一樣的窗口。

《中華好故事》品“文化之奇” 當代人對歷史的 第2張

同屬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在文化表達方面與《水滸傳》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在《中華好故事》節目中,知名編劇史航對三國的理解很是獨到有趣,在他眼裏,三國人物大都會設定自己的“啞謎”,也就是潛臺詞,說一句話會有不少言外之意。例如曹操的“分香賣屢”之事,臨終前吩咐讓所有的妻妾都另行改嫁,古人這樣做的目的又是出於什麼考慮?在品讀歷史時,“一葉知秋”式的敏銳與觀察力,已是現代人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文化本多姿故事賦予傳承的力量

在歷史的長河中,人類的文化發展本就是多姿多彩的,隨着當代人的文化觀愈加“開放”,對歷史的認知也就更加豐富絢麗。書如三國、水滸,物如絲綢、瓷玉,已是歷經百年甚至千年的文化產物,放在不同人的心中,仍舊有着不一樣的理解和看法。而在《中華好故事》的舞臺上,從講述人的視角,將歷史與當下融合成新的故事,也成爲了傳承中華文化一次新的嘗試。

認真講好故事,《中華好故事》爲文化傳承“賦能”。文化是源頭活水,而通過故事的分享和傳遞,則給觀衆帶來無盡的文化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