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養生 > 中醫養生

手厥陰心包經穴位及治療作用|手厥陰心包經

欄目: 中醫養生 / 發佈於: / 人氣:1.26W

人體經絡是個複雜的體系,但是也是聯繫全身各部分的通道。從中醫角度來看,經絡學也是中醫最重要的核心,保障着人體的健康。小編就繼續給大家介紹關於人體12大經絡中的手厥陰心包經。

手厥陰心包經 手厥陰心包經穴位及治療作用

手厥陰心包經

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心包經。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向下穿過膈肌,依次絡於上、中、下三焦。它的支脈從胸中分出,沿脅肋到達腋下3寸處(天池穴)向上至腋窩下,沿上肢內側中線入肘,過腕部,入掌中(勞宮穴),沿中指橈側,出中端橈側端(中衝穴)。另一分支從掌中分出,沿無名指出其尺側端(關衝穴),交於手少陽三焦經。

該經脈的腧穴爲天池、天泉、曲澤、郄門、間使、內關、大陵、勞宮、中衝,共9穴,左右合18穴。

介紹關於手厥陰心包經幾個穴位的位置及治療作用。

手厥陰心包經 手厥陰心包經穴位及治療作用 第2張

①大陵穴

位於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在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有拇長屈肌和指深屈肌腱;有腕掌側動、靜脈網;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正中神經掌皮支,深層爲正中神經本幹。

主治於心痛,心悸,胃痛,嘔吐,驚悸,癲狂,癇證,胸脅痛,腕關節疼痛,喜笑悲恐等症。

與其他穴位配伍:

配勞宮穴可治心絞痛、失眠;配外關、支溝穴可治腹痛、便祕;配水溝、間使、心俞、豐隆穴可治癲、狂、癇、驚悸。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心包經輸穴、原穴。

②曲澤穴

位於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在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當肱動、靜脈處;布有正中神經的本幹。

主治於心痛,善驚,心悸,胃疼,嘔吐,轉筋,熱病,煩躁,肘臂痛,上肢顫動,咳嗽等症。

與其他穴位配伍:

配神門、魚際穴可治嘔血;配內關、大陵穴可治心胸痛;配大陵、心俞、厥陰俞穴可治心悸、心痛;配少商、尺澤、曲池穴可治療肘臂攣急、肩臂痛。

刺灸法:直刺0.8~1寸,或者用三棱針刺血;可灸。心包經合穴。

按摩法:四指止於肘關節內側,豎起拇指,以拇指指節的力量壓迫穴位。

【注意】:

針刺時要避開大血管,以防傷及血管引起血腫。

本穴不宜斑痕灸,以免影響肘關節屈伸活動。

手厥陰心包經 手厥陰心包經穴位及治療作用 第3張

③內關穴

是守護心臟的一個重要關口。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在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有指淺屈肌,深層爲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動、靜脈,深層爲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下爲正中神經掌皮支,最深層爲前臂掌側骨間神經。

主治於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嘔吐,呃逆,失眠,癲狂,癇證,鬱證,眩暈,中風,偏癱,哮喘,偏頭痛,熱病,產後血暈,肘臂攣痛等症。

與其他穴位配伍:

配公孫穴可治肚痛;配膈俞穴可治胸滿支腫;配中脘、足三裏穴可治胃脘痛、嘔吐、呃逆;配外關、曲池穴可治上肢不遂、手振顫。配患側懸釐治偏頭痛;配建裏除胸悶。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心包經絡穴,八脈交會穴-通陰維脈。

按摩方法: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壓右胳膊的內關穴,每次5-10分鐘,每日2-3次,再用右手按壓左側的內關穴,此法尤適宜心臟不好者日常保健。

④郄門穴

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

在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有指淺屈肌,深部爲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動、靜脈,深部爲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其下爲正中神經,深層有前臂掌側骨間神經。

主治於心痛,心悸,胸痛,心煩,咳血,嘔血,衄血,疔瘡,癲疾等症。

與其他穴位配伍:

配大陵穴止咯血;配曲澤、大陵穴可治心痛;配樑丘、足三裏、太沖穴可治神經性嘔吐;配內關穴可治急性缺血性心肌損傷。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心包經郄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