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母嬰 愛美 健康保健 生活 熱點資訊 十二星座
當前位置:瑞麗谷 > 養生 > 健康養生

初學太極拳的人需掌握四種勁|太極拳推手

欄目: 健康養生 / 發佈於: / 人氣:3.26W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學習太極拳,初學太極拳的人應該掌握太極拳的黏勁、走勁、引勁和拿勁這四種勁,學會了這四種勁才能更好的學習太極拳的推手以及技擊功能,那麼應該怎樣學好着四種勁呢?一起看下面的文章。

初學者需學會黏勁

黏勁是初學者剛開始學習太極拳時需要學會的一種勁法,所謂黏勁,即常說的“不丟”。與對方交手時,招式千變萬化,但有一點必須時刻提醒自己,即知己知彼。

如何才能做到知彼?這就要求使用黏勁,黏住對方的皮膚,體會對方勁的走向和強弱。這也叫聽勁和懂勁。

太極拳推手 初學太極拳的人需掌握四種勁

拳譜說:“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掌握黏勁,要在平時的推手練習中細心體會。做到不頂勁,不丟勁,不讓先,不落後,靜心以求同步,這是感覺雙方勁力消長變化的高級知覺運動。

初學太極拳的人在練習的過程中需兩臂放鬆,周身綿軟,不用力,求輕靈,通過長時間的磨鍊,去掉身上的強硬、拙力,化僵爲柔,完全做到用意不用力。

因此,做到“不用力”幾字最難。很多練習者不明白這個道理,喜歡用蠻力,不能做到捨己從人,如果遇到對方力大於己,便敗下陣來,這和太極拳要求的四兩拔千斤相去甚遠。所以練習黏勁,除了勤習不輟,還要用心參悟。練拳不僅要動手,更要動腦。

走勁——虛領頂頸

化勁中的另一種勁叫走勁。所謂走勁,即“不頂”。在對抗中,一旦感覺到對方使蠻勁向我逼迫過來,千萬不可硬頂,而是應該順着對方勁道的方向,把他的勁引到另一邊去。

打個比方,就好像治水,洪水洶涌襲來,光靠築壩抵擋,畢竟不是良策。但是如果採用疏導的方法,把水流引向低處,便可起到長久的緩解作用。走勁的道理也是這樣,對方大力襲來,如果硬頂,勢必有受傷的危險。

太極拳推手 初學太極拳的人需掌握四種勁 第2張

倘若把對方的勁引向一邊,則對方的勁力必然落空,我則可以乘虛出擊,事半功倍。因此拳譜上有“偏沉則隨,雙重則滯”。

雙方使勁硬頂,就是雙重,這是我們太極拳練習者要竭力避免的。走勁練習的最高境界,應是“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稍微有一點勁加在身上,都可以化去。

練習走勁的關鍵在於學會用腰。腰脊要做到垂直中正而放鬆。垂直中正,則易轉動;拉長放鬆,則不易受力。所以練習太極拳首先要“虛領頂頸”,指的便是腰脊的垂直中正如放鬆拉長。

在化勁中,黏勁是走勁的基礎,走勁是黏勁的目的。黏勁是感受對方的勁道,爲走勁做準備。走勁又是爲發勁打基礎。

發勁——引勁、拿勁

如果說化勁是採用逆來順受的辦法,引人入彀,那麼發勁則是後發制人。引勁的動作是圓弧形,隨機應變,講求一個“順”字。對方勁道既然已經被我化去,那麼制敵之時,只要順其自然即可。我順人背,對方縱有千斤之力,也使不出來,這就是太極拳的奧妙之處。

太極拳推手 初學太極拳的人需掌握四種勁 第3張

引勁後對方失去主宰,我便以拿勁克敵。拿人須拿關節部位,如指、腕、掌、肘、肩等處。拿勁非常重要,只有拿得準,才能發得狠。發人不準,原因多半是引勁不合,或者拿勁不準。

太極拳拿與發有極密切的關係。陳照奎先生曾經指出,發人的方向、時機都很重要,如果能做到時機得當,方向不誤,則發人如彈丸脫手,拋之即出,渾身各部位皆可發人。